中国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研究——基于《中国日报》的话语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外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议题正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国内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对外新闻报道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媒体进行“一带一路”英语新闻报道的分析和研究,也具有其学理层面、实践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本研究以2013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主流英语报纸《中国日报》上的138篇“一带一路”英语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的质化研究方法,并在意识形态的理论指导下,对中国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首先对《中国日报》上的“一带一路”新闻进行检索、编号、下载、阅读以及年份和月份分布情况的统计,并通过对新闻标题和新闻主题的简要分析,以期呈现其新闻报道整体的大致样貌。  其次,笔者根据梵·迪克提出的两个话语分析的主要视角——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对《中国日报》上的“一带一路”新闻进行了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以及意识形态层面的语境分析。在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和意识形态的语境分析之基础上,笔者对新闻报道中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在“受众思维”、“身份表述”、“经济图景”和“人文关怀”四个方面的所体现的值得注意的对外传播话语,并指出了部分对外传播话语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文本、语境和话语三个层面的探讨基础上,笔者针对《中国日报》“一带一路”对外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回馈更宏观的中国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为目的,提出了开辟“人民视角”、力求“精准表达”、引领“文化寻踪”和强调“务实合作”四项改进策略。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实践与研究在今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改变了旧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生存根基。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在网络、平台和终端的作用和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国内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回族社区是回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它不仅是回族群众主要的居住地,而且也是回族文化的主要的载体。回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