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传统术式组和改良术式组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及其随访结果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不同术式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时的差异。分析改良术式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时手术方案的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年1月到2010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共21例。患者平均年龄75.2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型均为不稳定型。其中IIA型7例,IIB型9例,III型5例。车祸伤2例,其余均为生活中不慎摔倒导致骨折。21例患者中合并3种以上内科疾病的患者4例,合并2种内科疾病的患者8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的患者6例,无内科疾病患者3例。本组资料改良术式治疗10例(改良组),传统术式治疗11例(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14天髋关节Harris评分,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9例患者获得6月到15月不等的随访,改良组5例,对照组4例。改良组1例患者于术后因心力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spss17.0版)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各观察指标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秩和检验,统计学结果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比较改良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14天Harris评分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从而判断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术式的优劣。结果:(1)改良术式组比传统术式组手术用时平均减少24.63±6.97分钟(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良的手术操作流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进而推断可以减少伤口暴露时间,减少感染几率,降低手术风险。(2)改良术式组中位数术中失血量较传统组少75ml,但经检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所以初步认为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别。(3)改良术式组术后14天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传统术式组1.62±2.31分(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良组术后早期疗效略优于传统术式组。(4)改良术式组及传统术式组住院时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同。(5)共9例患者获得6月到15月不等的随访,其中改良组5例,对照组4例,由于失随访率较高,随访例数较小,无统计学价值。随访期内上述患者无感染、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随访患者在6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步态,可在单手杖辅助下自由活动。其中3例患者(改良组2例)有不同程度髋关节周围疼痛症状,行走时加重。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所有随访患者经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无骨质疏松加重及假体松动迹象。结论:改良术式组与传统术式组相比较,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其术中失血量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传统组。随访显示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采用改良术式治疗的病例数相对较少,随访时间短,失随访率高。长期的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