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汶川大地震,考验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而媒体在这个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中,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国内大量学者都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进行研究,探讨汶川地震报道的成功之处,但很少有从话语生产机制方面进行专项研究。
媒介话语已经成为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中介。话语的生产环节,即信息的编码,是媒介话语产生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话语生产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关系,并受到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影响。影响话语生产机制的因素主要有制度控制、组织控制、新闻价值体系与从业者自身因素。本文立足于媒介话语生产机制这个角度,系统地从媒介话语生产机制的本质、媒介话语生产机制的实践性突破、媒介话语生产机制变革的社会语境及媒介话语生产机制的重建等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汶川大地震报道在信息公开、报道程序、生产方式、话语诉求和报道视角五个方面取得了实践性突破,而推动话语生产机制变革的原因有信息公开的法制化保障、电子媒介时代的话语权争夺、新闻报道规律的自然回归和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高等方面的社会语境。探讨媒介话语生产机制的重建,是希望成功的汶川地震报道不只是个案、特例,而是成为以后制度化的良好开端。新闻监管机制的改革、新闻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新闻职业理念的革新都是进行媒介话语生产机制重建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