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王安忆小说创作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卓有文名的作家。她们的作品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张爱玲和王安忆都通过自己的文本揭示了在历史文化与社会人生的不同表象背后更为本质的永远继续着的生活本身,这就使她们的小说有了极大的相似性。她们都深刻体会到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由此带来的女性痛苦、悲哀的人生。她们从自己的生存体验出发,以女性的观察和笔触,把目光投向女性,以家庭为主线,描写了女性悲剧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并揭示了这种悲剧的根源。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看清了生活和人性的阴暗面,让我们在感慨和颤栗中反思。而王安忆的小说把我们引入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升腾力量。这两种精神指引都是生活在俗世中的人们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需要,它们使人既能看清人生的丑陋,又不会失去生活的希望。因此,在二者的思想、文学创作中,既有思想火花的交耀,又有着精神气质的相突。两人学术的探究、创作的拓进和人文精神的生发都在中国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末,张爱玲与王安忆的比较研究开始浮出水面,并历经了单一到多元,思想意识形态性居重到文学性呐喊渐张的阶段。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两位作家精神对话不可或缺的重要征象,两人的比较研究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以链条般的齿轮滚动得以发展。这种社会文化土壤的兼容并生性,使现代文学史上最难写一章的张爱玲与新时期翘楚王安忆的比拟有了渐近尝试的可行性。随着研究的发展,在文学话语越来越蓬勃的今天,张爱玲与王安忆比较研究体系的不足也逐渐显现。研究角度的单一锐减了张爱玲与王安忆这两位名家文学、人学底蕴的丰厚性和睿达性,使该版块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支离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整体。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张爱玲与王安忆的整体比较系统仍处于真空阶段。为弥补这一学术空白,本文从张爱玲与王安忆历史突围与文学表演这一场中建构起两人的比较,本着平等、求实、求新的态度在一个文学和人学的网络中进行多意义阐释,从创作背景和中西文学对张爱玲与王安忆精神人格的不同影响,二人孤独意识在生活中的不同发轫与理论差异及文本表现,小说文本中所渗透出的二者怨妇、西方男性形象、死亡叙事同中有异的文学表达等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建立起一个多方位的比较系统,以完成对这两位现当代作家的多方面比较的探索性尝试。在客观确认张爱玲和王安忆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联系、地位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二者的比较研究体系。第一章绪论概括张爱玲、王安忆文学创作的相似之处和比较研究情况。第二章展开二位作家孤独主题的比较,包括孤独主题下孤独者形象的塑造、孤独主题产生的生活和文学根源。第三章对二位作家笔下孤独主题的最佳表现对象:怨妇展开比较。第四章从她们作品中的西方男性入手做比较。第五章分析比较孤独主题的表现形式之一:死亡叙事。第六章比较二者的艺术风格,重点比较作品的通俗性特征。
其他文献
循着前不久刚刚发生的波兰总统坠机事件,“卡廷惨案”又成了最近热议的话题。而斯大林无疑更是避不开的。近几年也开始出现了重新评估斯大林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室内设计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材料,软包装材料等新型材料的使用情况较差,本文在软包
中国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
本文从青铜鼎形器入手,以先秦时期为背景,探索青铜鼎的设计发展进程及其相关的先秦物质、社会和精神文化内涵。全文重点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一、青铜鼎的形式及其设计演进逻辑
<正>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简称性病,是指以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接吻、拥抱、抚摸等)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传染病。我国重点防治的8种性病包括梅毒、
<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是涉及人群很广的一项检验筛查项目,质量控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的难度远大于一般检验的质量控制
本文首先界定了博物馆商品与博物馆产品、博物馆商品营销的概念,指出博物馆商品营销博物馆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次对我国博物馆商品营销事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都
宋代是我国城镇以及商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往学界大多关注县级城镇的研究,对县级以下的市镇的研究不够深入。由于此类市镇占城镇数量的大多数,对其研究的缺乏,必然影响对宋代
经典叙事是最为大众所接受的叙事结构,其内部结构都是经过了普通大众去伪存真的检验,才最终起来确立的,本文就目标与反目标、转折点、角色冲突等几个要素阐述电影《十二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