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养兔的规模和数量都要远远超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宜肉兔养殖,特别是肉兔养殖效益也在不断提升。而不足就是在养殖技术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在肉兔养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在肉兔养殖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品种繁多;(2)品质参差不齐;(3)良种率不高;(4)生产率低。而正是这样,使得成为制约我国肉兔养殖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我国肉兔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呈现出商品化和集约化的特点,使得肉兔养殖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本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云南月月升农业有限公司为例,紧密结合该公司所在地的高原特色,选取伊拉兔为该公司养殖的主要兔属,在结合原有的养殖条件下,在饲料原料商对其针对性地予以调整和优化,从传统的生产模式优化成全进全出的模式,并就母兔在配种后对其采取多种光照时间,分析母兔料的不同蛋白和能量标准给仔兔的生长性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当母兔料的纤维水平不同时给断奶仔兔的生长性能带来的影响,母兔料在赖氨酸水平不同时给断奶仔兔生长性能带来的影响,并对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与传统模式在试验、配种方面的光照时间不同在繁殖母兔受孕率方面的影响予以研究,以期探寻规模化伊拉兔养殖地最佳挑战,提升伊拉兔饲料在高原特色养殖中的适应性。本研究着眼于当前中国肉兔育种从集散繁育到标准化繁育,标准化育种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和核心技术改造。与在肉兔养殖发达的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良指标相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空白和短缺。探索不同养殖条件对依拉兔生产性能及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母兔料不同日粮对断奶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将依拉兔全进全出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的对比分析,探究配种后不同加光时间对繁殖母兔受孕率影响,以全进全出模式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后,亲代兔繁殖和生产的变化。在断奶后育肥兔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研究并讨论了各饲喂环节地最佳技术标准和参数。同时解释母兔的父母饮食的营养水平;比较整体全喂模式的喂食和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喂食管理模式;优化交配后种兔的照明时间;饲喂标准对育肥伊拉兔生产性能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生产模式从传统的生产向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化提供技术支持。从大规模生产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出发,不断探索数据,为与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整合铺平道路,以实现出色的生产指标并最大化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进行饲料营养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在伊拉兔规模化养殖中,采取全进全出的模式进行养殖,不仅有助于伊拉兔母兔泌乳力的提升,而且还能提高伊拉兔仔兔成活率。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伊拉兔母兔拥有最佳的泌乳力:(1)饲料蛋白含量17%~18%;(2)能量需求范围在10.5~11MJ/kg之间,(3)纤维水平约为13%;(4)赖氨酸水平约为1%。而在养殖模式对比试验中发现:应用全进全出的模式进行养殖,仔兔分别在35和70日龄时断奶,其成果率远比普通养殖模式的断奶成活率要高,且P〈0.01。而对发情试验的结果分析来看,种母兔需要在配种前6d进行加光,且每天的光照时间不低于16h,配种7d后减光,为种母兔同期发情最佳的光照条件,而且在加光条件下能有效的保持种母兔的同期发情水平。通过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进行规模化养殖,能带来诸多的经济效益,但是需要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提升肉兔的适口性。而种母兔在同期发情中,光照时间最好是在配种前六天就要加光,且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6h,配种后7d要开始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