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银行信贷也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成为这一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推出超常的财政与货币扩张政策,使我国银行业进入一个高速扩张时期。大量的信贷投放,促使我国经济先于西方发达经济体复苏,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更加突显。然而,2010年第3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经济增速持续下降。而与经济增速放缓不同的是,银行信贷增量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这令我们非常困惑:为什么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不同步的变化趋势呢?信贷这一对我国微观运行和宏观调控都非常重要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究竟如何?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由于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存在差异,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银行信贷在各区域投放的不均衡性也日渐凸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值得进一步分析。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详细研究我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结构特征,分析信贷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求优化信贷结构、有效配置信贷资源的途径,对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信贷的功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银行信贷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及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银行信贷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我国经济增长现状及银行信贷总量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利用1993-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及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整体及区域层面就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银行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三大区域中的作用都很明显。但是,对于三大区域来说,银行信贷都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东部、中部地区来说,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银行信贷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待加强。(2)银行信贷对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从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银行信贷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呈现出从中部、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3)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短期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迅速且逐渐减弱,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且持续时间更长。(4)我国银行信贷结构目前仍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信贷的期限结构不尽合理、行业分配失调和区域分布不均衡等几个方面,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影响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功能。文章的最后,笔者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优化我国银行信贷投放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