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因意外事件或因职业病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总称。工伤事故处理程序,就是对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处理的一系列程序。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其流程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确定工伤保险待遇三步。在此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纠纷,就还存在一个纠纷解决的问题。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是指在上述所讲程序之外,还应该包括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过程。我国现行的对工伤事故处理程序的做法,是属于上述狭义的范围。在现代工业社会,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与日俱增。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因公负伤意味着劳动能力或永久或暂时的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甚者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工伤事故作为劳动者面临的普遍风险,是工业化社会的一大重要问题,而工伤事故处理程序的正确设置,对于工伤事故的妥善解决和有效补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我国工伤事故处理程序的重要意义在于:正当的程序能够保障在诉讼中实现实体公正;同时,工伤救济程序为工伤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正当的程序还有保障诉讼效率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发展进程慢,法制思想重实体轻程序,工伤事故处理的法条法规位阶低,工伤事故处理行政色彩浓等原因,我国现行工伤事故处理程序存在着诸多问题。整体程序设置复杂、耗时长、费用高,具体流程中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等程序有诸多不合理设置,立法上工伤事故处理法条竟合时相关程序空白等。在坚持理论研究为主、案例阐述为辅的研究方法指导下,根据正当程序保障正义的实现、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法范畴的理论依据,我国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应当明确坚持简洁高效低成本、保护弱势群体、保证程序的公平正义、工伤补偿与预防和康复相结合等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在制度的完善上,我国工伤事故处理程序应当进行机构改革以简化处理程序,加强工伤立法以统一法律程序,同时有必要推行部分裁决和先予执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