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给世界各地养禽业带来巨大威胁。
    目前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进行毒株的分型,二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三是特定基因片段的体外扩增及序列测定,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本实验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65个NDV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约500bp)。通过对分离株的测序和基因分型表明,其中47株属于基因Ⅶ型,6株属于基因Ⅵ型,6株属于基因Ⅲ型,6株属于基因Ⅱ型;对分离的NDV026病毒株进行分析,发现从氨基酸方面分析属于强毒,但从进化树方面看则属于基因Ⅱ型,而且除112、115、117位氨基酸与强毒相同外,其它位点则于基因Ⅱ型几乎相同,这可能是由于其发生了杂交或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总的来看,我国2003年流行ND的主要基因型以Ⅶ型为主,也存在其他一些老的基因型,另外我们不仅仅在家禽中分离到了病毒,还从家养野禽和野鸟中分离到病毒,说明我国ND流行形式比较复杂,为我们控制和防治ND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山东某鸡场成功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NDV042。测定了包括鸡胚平均死亡(MDT)、半数鸡胚感染量(ELD50/ml)等在内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并且应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这株分离毒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535bp)。综合MDT、ELD50数据,表明该病毒为强毒株,属于我国广泛流行的基因Ⅶ型。将上述分离的病毒作为人工感染用的野毒,通过点眼、滴鼻途径攻击40日龄免疫鸡,并于攻毒后每天剖杀2只免疫攻毒鸡,取其部分组织材料进行病毒的分离检测,对分离出的病毒进行强、弱毒的区分,每隔2天检测实验鸡的抗体变化规律以及检测疫苗对野毒的保护率。结果非免疫攻毒鸡于攻毒后第五天全部死亡,而实验组无一死亡,表明Lasota疫苗能够有效的保护目前流行的基因Ⅶ型野毒的攻击;病毒强弱区分结果显示,在攻毒后第3天的腺胃组织、第七天的脑、腺胃、肌肉组织中以及第9、11天的脑组织中能够分离到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