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树林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为榄李属(Lumnitzera)植物,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是一种珍贵的濒危药用红树植物资源。迄今,红榄李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选取两株红榄李来源的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正相和反相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手段,分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866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为榄李属(Lumnitzera)植物,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是一种珍贵的濒危药用红树植物资源。迄今,红榄李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选取两株红榄李来源的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正相和反相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1D、2D-NMR、MS、IR、UV等)和文献比对,结合DP4+分析和ECD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从两种真菌发酵提取物中分离鉴定40个化合物,包括5个新化合物。从真菌Nigrospora sp.S30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9个二酮哌嗪类(1-9),2个环戊烯酮类(10-11)和7个芳香烃类化合物(12-17),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17均是首次从Nigrospora sp.中分离得到。从真菌Aspergillus sp.LLN2次生代谢产物中鉴定了23个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2个异色满类(18-19),7个聚酮类(20-26),2个异香豆素类(27-28),8个芳香烃类(29-36)和4个其它类化合物(37-40),其中18-20为新化合物,首次从Aspergillus sp.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21,23,25,29,33-35和37-40。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神经元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9和22表现出显著的神经元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活性,在给药浓度为100μM时,损伤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7.05%和54.53%,与阳性对照物edaravone相当(存活率为57.27%);化合物37在给药浓度为50μM时,损伤细胞存活率为48.21%。化合物29,30和32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分别为1.57,1.80和1.91 m M,与阳性对照物trolox(IC50值为1.50 m M)相当;化合物38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表现出微弱的抑制生长活性,MIC值均为25μg/m L。
其他文献
原发不明肿瘤(CUP)是一种组织学确诊为转移性癌,组织来源未知的恶性肿瘤,在癌症致死原因中是第四大原因。原发性肿瘤未知的转移性癌症的治疗是基于经验化疗法,病人不仅要承受治疗的痛苦以及承担巨大经济压力,而且结果通常不会如预期的好。所以如果能确定原发组织,那么对于医生来说就更容易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也能让患者更快痊愈。准确找到肿瘤的原发部位实际上就是明确CUP的肿瘤亚型以及组织来源,有助于临床
培养学生科学解释能力是初高中物理课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构建物理与生活联系的重要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科学解释能力是各国家和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培养学生科学解释能力要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现状出发,针对性的设计提升策略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整理现有科学解释相关文献,界定了科学解释和科学解释能力的概念,并借鉴科学解释PTDR框架设计的科学解释题目对海口地区某中学部分高一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
科学思维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表示“模型建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第一要素。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老师开始注意模型教学。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调查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物理模型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实际课堂中的模型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首先通过文献
狄氏型源于数学物理中的经典位势论。拟正则狄氏型与马氏过程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经典位势论与随机分析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这样我们可以将一些分析问题与随机分析问题相互转化。从而狄氏型在位势理论、马氏过程、随机微分方程等许多相关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为许多数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因此对狄氏型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马氏过程的变换及其联系的狄氏型一直都是数学家很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从狄氏型的角度出发,通过
木麻黄为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种植于海南岛环岛海岸带。随着林龄的增长,木麻黄林出现自我更新困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化感物质的积累。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木麻黄土壤微生物、根和凋落物内生菌均有可能引起木麻黄化感作用。因此,本文挑选4株化感潜力较强的木麻黄根内生菌,利用GFP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观察分析木麻黄与内生菌互作下定殖侵染途径;转录组学探究内生菌侵染后木麻黄中与化感物质合
在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存在对某给定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估计和预测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采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正态逼近方法进行参数估计的过程中常会遇到方差难以估计或者无法估计的问题。而经验似然方法相比于正态逼近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需要估计未知参数的方差。除此之外,它也不需要指定数据的分布族,而且用数据确定置信区间的形状。该方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主要是对感兴趣的参数构建一般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