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深圳证券交易于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初创型和中小型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更有效的筹集资金途径,截止至2020年初,我国创业板已有超过800家公司上市。创业板市场的稳健发展一方面促进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同时还完善了投融资体系,保障资本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创业板企业的市场定位为高新技术企业,该类企业多为新兴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通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风险抵御能力较差,资产质量不高,无疑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复杂性。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而主板的上市门槛远高于创业板,很多企业为了缓解融资压力,会选择借助财务舞弊达到创业板上市条件,因此管理层具有较强的造假动机,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近几年创业板市场频频爆出财务造假现象,极大侵犯了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作为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会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也会受到质疑。因此,研究创业板公司的审计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利于注册会计师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展更高效准确的审计工作,并对创业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一定作用。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创业板企业时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有哪些,并提出对审计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文献,决定以审计风险模型为主要研究理论。其次,从创业板市场入手,研究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不同的环境,以及创业板企业潜在的审计风险点。接着以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对创业板企业科融环境年报审计失败为案例研究,结合理论研究识别其在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方面的审计风险,并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提出应对创业板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创业板企业有其独特的审计风险点,包括较高的持续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等;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公司治理等以及强化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进行创业板审计风险的应对。
其他文献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洪灾风险分析可为防洪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采用基于信息分配方法的内集-外集模型对洪灾进行模糊风险
本文是全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为我院顾朴光教授所著《中国面具史》一书撰写的序言,现征得作者同意,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目的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的种类和制备以及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和安全性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