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创新实践的成果,微创新对创新实践及经济增长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微创新是一种创新思维,也是一种创新方式。一方面,现阶段国内外对于微创新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且大多数局限于概念界定和经验总结层面,缺乏明确、系统的理论体系及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对于微创新类型、影响因素及不同情境下不同微创新类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等研究相对较少,微创新研究对完善创新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微创新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且微创新是实践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有效途径,微创新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论文主要从微创新理论与企业微创新实践两个方面对微创新进行分析论述。首先,微创新理论研究。包括:(1)基于创新内容的视角,对微创新内涵进行界定。(2)从市场创新的角度,对微创新与延续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从技术的角度,对微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内涵界定及特性对比分析,总结微创新特性。(3)基于创新性、市场中断、创新领域的重复性等维度将微创新划分为模仿式微创新、延续式微创新和自主式微创新。(4)案例分析研究。通过对百度搜索产品、阿里巴巴支付宝、腾讯微信、奇虎360、新浪微博等互联网领先企业的微创新实践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分析企业微创新实践历程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和阐述微创新的主要特性与基本类型。其次,微创新类型、创新影响因素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实证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浙江省258家企业微创新的实践数据,经过筛查得到有效数据206份。利用SPSS 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微创新类型与创新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并结合回归分析法,研究不同情境下微创新类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微创新类型的中介作用。包括:(1)微创新类型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2)不同情境下企业微创新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3)微创新类型在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探析。最后,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以及研究意义和研究展望。分别从基于创新影响因素和基于微创新类型选择的绩效提升对策两个方面提出企业微创新实施策略。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论文得出主要结论:(1)微创新可分为模仿式微创新、延续式微创新和自主式微创新。微创新具有全面开放性、广泛渗透性、双重组合性、快速迭代性、不断试错性、用户体验至上等特性。(2)通过案例分析可知,互联网企业在实施自主式微创新时会更多地选择内部研发型和产业联盟型创新,在进行模仿式微创新时倾向于选择领先用户推动型及供应商推动型创新,并且注重通过市场维系型、技术更替型及政策诱导型创新等延续式微创新来维系市场竞争优势。(3)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微创新主要影响因素对微创新类型的影响可知,要素资源、管理资源和外部条件约束等影响因素对模仿式微创新具有更显著的影响,而与自主式和延续式微创新的相关性较低。具体而言,创新要素缺乏、创新风险过高或市场需求不足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模仿式微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或创新意识不强,包括管理者不愿意创新或企业文化不利于创新时,不利于企业微创新活动的有效推进与发展;法规或标准不利于创新时,企业倾向于选择延续式或模仿式微创新。(4)不同类型的微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直接导致不同情境下企业微创新的决策不同。论文选择生命周期和行业类型两个情境变量,分析不同情境下微创新类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延续式微创新和自主式微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关系;模仿式微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为有效提高创新绩效,处于导入期的中小企业更应选择模仿式微创新;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更应该选择延续式微创新和自主式微创新;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更应该选择自主式微创新;传统型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选择延续式微创新,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选择自主式微创新,服务型中小企业应该选择延续式和自主式微创新。(5)不同微创新类型在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