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保证金资金质押是当前盛行的一种非传统担保方式,由于保证金资金价值确定,质权的设立和实现方式简便,充分彰显了效率价值,因而得以广泛应用。但金钱属于种类物,即属于高度流通的一般等价物,在设立质权时不能直接依照动产质押的一般规则,须先采取一定手段将金钱特定化后,再交付质权人,达到区别于其它金钱权利的物权公示效果。当前银行保证金资金质押纠纷呈增长态势,司法解释的原则性规定对当事人缺乏明确指引,当事人设立保证金质权时达成合意和公示的手段较为任意,质权人在保证金出质期间疏于管控,都会对质权的效力造成不利影响,引发保证金可能被其他债权人作为执行标的的风险。此类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集中性,因此,必须明确银行保证金资金质押的理论基础和民法典中的立法规定,统一裁判实务的尺度。本文从货币理论和裁判实务两个方面论证了银行保证金资金质押性质属于特殊动产质押的合理性。成立保证金质权必须在形式和实质上达成书面的意思表示,同时完成保证金资金在形式和实质上的特定化。在质权成立生效之后,质权人必须对保证金的浮动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从而持续有效地控制保证金。质权人以直接扣划保证金作为其特殊的质权实现方式,并不违反禁止流质条款。当保证金质权发生争议时,有效设立并存续的保证金质权可以对抗第三人债权的强制执行,质权人有权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厘清保证金资金质押在现行立法体系中的合法性基础,弥补立法对资金特定化和转移占有要件规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