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结晶过程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据统计,全球大约有2.4亿人感染了血吸虫病,而吡喹酮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治疗血吸虫病的唯一特效药。针对我国医药行业吡喹酮生产中存在易聚结和粒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对吡喹酮冷却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优化了原有的吡喹酮结晶工艺流程,制备出粒度分布集中的吡喹酮结晶产品。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吡喹酮在12种纯溶剂中的溶解度,根据修正后Apelblat简化方程,Van’tHoff方程,λh方程和NRTL方程建立了纯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模型。通过分析溶剂极性、内聚能密度和氢键供受体能力来解释吡喹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在热力学数据基础上,采用间歇动态法测定吡喹酮结晶过程中的动力学数据。根据粒度无关生长模型建立了结晶动力学方程,确定了晶体生长速率方程和二次成核速率方程中的相关参数。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MalvernMastersizer粒度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检测仪器,对吡喹酮结晶过程中晶体成核、生长及后续结晶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表面熵因子计算,推测吡喹酮晶体生长过程中以表面成核生长为主,吡喹酮晶体难以长大,且降温结晶过程中容易出现爆发成核,导致最终出现聚结问题,影响产品粒度分布。
  以吡喹酮降温结晶过程中的结晶热力学,结晶动力学的测定及分析结果为指导,通过改变不同的操作参数(晶种加入量、加入尺寸、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进一步优化了吡喹酮结晶工艺。最终优化后吡喹酮晶体产品粒度分布均匀,粒度统计分布的变异系数从原来83.08%降低到47.09%,产品形貌从原来的长针状变成了短棒状,堆密度从0.205g/mL提高到了0.312g/mL。有效地改善了过滤、运输、储存等后续处理过程。
  以上相关研究内容未见文献报道。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煤基乙二醇生产工艺中,产物分离的难点在于合成产物中1,2-丁二醇与乙二醇沸点接近,且形成共沸物,难以分离,从而降低了乙二醇的收率及产品纯度。本课题组针对此共沸物的分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丙醛缩醛化学循环法分离乙二醇和1,2-丁二醇共沸体系,但该工艺中涉及到的多个反应动力学数据的缺失,是限制该工艺工业化应用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采用KRD001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反应动
学位
学位
处于不同相态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价值,因此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及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复配体系在日用化学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相行为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同时由于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流变性质与其所处的相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其流变性值的研究对实际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POM)、SAXS小角散射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室温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ew
学位
近年来,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用清洁用品的开发重点越来越偏向于轻便和多样化。因此开发出能兼顾清洁性和便携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对日用化学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聚乙烯醇为外覆膜包裹的洗衣凝珠已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为了保证聚乙烯醇膜的稳定,其内容物必须以极低水含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体,限制了凝珠技术在皮肤护理产品中的拓展。因此,设计出以混合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物为基底的新型
乙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可广泛应用于防冻液、聚酯、表面活性剂等制造行业。伴随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乙二醇需求量逐年增加。结合我国现有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及基本国情,开发以煤为基础原料生产大宗化学品的碳一化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及战略意义。其中,煤制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DMO)再加氢制乙二醇(EG)工艺因其原子经济性高、原料低廉、环境友好、产物用途广泛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结合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