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磁测是一种快速普查找矿方法,不受水域、水系、森林、沼泽、高山的限制。由于飞行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这就减弱了地表磁性不均匀的影响,所以能够反映深部地质体的磁场,但通常圈定出来的航磁异常范围也较大,可达几十至几百平方公里。同时受到地磁场斜磁化的影响,可能导致异常中心与实际不符。因此,将航空磁测直接应用于找矿勘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开展一系列地面查证工作对异常进行解剖,判定是矿致异常或非矿致异常,指导下一步勘查工作。目前,异常查证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种类繁多,都可以运用于航磁异常的地面查证,但是如何快速、准确、经济地完成航磁异常查证是问题的关键。笔者结合两年的野外实际工作经验,综合了地面高精度磁法、野外X荧光测量、野外γ能谱测量、浅表层揭露、浅钻X荧光测量、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航磁异常查证。按三级异常查证步骤分阶段层层推进,提出了浅钻X荧光测量、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分析等全新的工作方法。成功解剖了托逊135号航磁异常点,探明有价值Cu、Zn矿化两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获得的主要成果有:1.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确定航磁异常位置,并对工作区的岩性进行了区分。昌吉河组灰红色中粗粒含砾砂岩、砂岩夹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的磁测值都比较低,平均-9.5nT。大哈拉军山组第二段凝灰岩也为较低的正值,平均68nT。侵入岩的磁性变化不大,肉红色细粒石英二长岩的磁测值稍高,平均312nT。肉红色微晶花岗斑岩次之,平均220nT。在明确了航磁异常位置的基础上,运用野外X荧光测量对工作区的V、Cr、Mn、Fe、Ni、Cu、Zn、As、Pb、Sr等元素分布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两处较好的Cu、Zn异常。运用野外γ能谱测量获得了测区U、Th、K元素的分布特征,均为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均在0.1-0.2之间,说明元素的分布无异常。同时运用γ能谱对岩性进行了划分,并对工作区地质图进行了简单的修编。2.通过方法的综合研究,在工作区内获得了三处多元素异常区:其一,主要是Fe、Mn、Zn、As、U、Th、K元素的异常区,分布在高磁异常的东面,异常面积达0.3平方公里的异常,异常强度低,异常套合情况较差,为非矿致异常。其二,靠南西的Cu、Zn、U、Th、K综合异常区,位于负磁异常南面,异常面积达0.2平方公里,Cu、Zn元素异常强度大,异常套合非常好,。其三,靠南东的Cu、Zn、K综合异常区,位于负磁异常南东向,面积达0.15平方公里,Cu、Zn异常套合很好,异常强度大。两处沿断裂分布的多元素异常,与热液活动关系密切,为矿致异常。3.在综合分析划分出的异常区中经踏勘探查发现了矿化的岩石露头,开展了一定的工程验证,浅表层揭露显示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Cu、Zn含量不断增加,在接触带时达到最大值,接触带分界线清晰可见,继续向下几乎不含Cu、Zn等元素。浅钻X荧光测量是首次被提出的全新的工作方法,结合单人背包式钻机和X射线荧光测量,形成了这种简单便携、高效经济的代替槽探的工作方法。通过该方法,对托逊矿化点地表以下4-5米范围内的矿化情况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圈出了两条具有价值的铜矿化体。4.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分析技术也是首次被应用到航磁异常查证过程中。可用于矿物的辅助鉴定并且通常情况下无需光薄片的磨制,直接敲出新鲜面固定在载物台上即可测量,简洁方便。通过测量,将错误鉴定成黝铜矿的矿物更正成了黄铁矿,并对蚀变剖面的矿物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5.联合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法、野外X荧光测量、野外γ能谱测量、浅表层揭露、浅钻X荧光测量、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套航磁异常快速查证的方法组合,多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印证,综合研究提高了航磁异常查证成果的准确性。本次工作以托逊为样本,将多种方法集成使用,查明有价值铜矿化点两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通过多方法的查证,认为高航磁异常是因岩石具有较高的磁化率而引起,而135号航磁异常在区域上处于低缓异常区,经查证在航磁异常的南西方向负磁异常区沿断裂产出了两处Cu、Zn异常,产出地层位于大哈拉军山组,该组地层是西天山地区重要的矿源层和赋矿层位,已经在该地层发现了多处以金、铜为主的矿床(点)。发育有矿化的岩石为蚀变安山岩,岩石十分破碎,局部可见粘土化,可见构造活动十分强烈,蚀变带产状稳定,蚀变界线十分明显。通过镜下观察,含铜矿物主要有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蓝铜矿、蓝辉铜矿、孔雀石等。镜下热液蚀变界线清晰可见,含铜矿物仅产在强烈蚀变的一侧,通常呈不规则粒状散布于岩石样品之中。偶见斑铜矿脉穿插于岩石之中。发现的矿化点并不足以引起这么大的低缓异常,推断在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