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髓核抽吸法、纤维环开窗法以及两者联合法建立大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三种方法的造模效果。方法: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0只,将每只大白兔L3-4、L4-5、5-6椎间盘随机分入A、B、C三组,分别用三种方法干预三组椎间盘,分别为A:髓核抽吸法,利用16G针头在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并负压抽吸10秒;B:纤维环开窗法是在显微镜下在兔椎间盘纤维环上,用15°眼科单刃刀切割1×2mm的全层纤维环做一个窗口;C:联合法是先用16G穿刺针抽吸10秒,再在显微镜下于针眼部位切割1×2mm的全层纤维环。造模完毕后分别于第1、3、5、9、13、19周进行核磁共振、X线检查以及病理学观察。结果:三组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高度指数百分比结果均下降,第9周后变化不明显,髓核抽吸法呈和缓下降趋势,纤维环开窗法与联合法下降趋势较剧烈。三种方法干预的椎间盘MRI T2加权信号随时间推移均呈现持续减弱趋势,纤维环开窗法及联合法均引起椎间盘的早期退变,其术后第1、3、5周Thompson椎间盘退变评分普遍高于髓核抽吸法(P<0.05),三组椎间盘在第9、13、19周的评分均为4级退变,组间无差异。组织学显示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随时间推移退变程度逐渐加深,髓核抽吸法在术后5周前较其他二法的退变程度低,9周后三种方法所致椎间盘退变结果相近。结论:三种方法均能诱导椎间盘退变,联合法及纤维环开窗法较髓核抽吸法较早出现退变,纤维环开窗法和联合法诱导退变过程无明显差异。髓核抽吸法退变模型对椎间盘损伤较小,对人类椎间盘慢性退变过程有较好的比拟性,对研究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发病机制具有科研意义。纤维环开窗法可以短期诱导椎间盘退变,其造成的纤维环破裂部位可为二期纤维环修补提供良好靶点,而且可为进一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