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包括感染在内的各种重要损伤作用于人体后使得机体免疫失控的自我持续扩大和自我毁灭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它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的过度应激反应。当机体遭受各种严重打击后,引起肠道应激性缺血,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发生内毒素易位,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刺激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引发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过度炎症反应,导致SIRS的发生。淋巴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可能是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途径,合成并释放包括TNF-α及IL-6在内的多种促炎因子,加强炎症反应,使得促炎/抑炎失衡,导致炎症反应扩大化及免疫紊乱,促进SIRS的发生。在上述反应途径中,TLR4为内毒素有效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的特异性配体,可以与LPS结合,启动炎症反应,而NF-κB作为TLR4反应链下游的主要因子,可以与多种促炎因子的基因启动序列相结合,合成和释放相应的炎症因子。TNF-α能诱导IL-1、IL-6、IL-8等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及增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活性加强炎症反应;IL-6则协同IL-1、延迟中性粒细胞凋亡、加强粘附分子的作用等使得炎症反应扩大化。本实验拟探究内毒素干预淋巴细胞后TLR4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和TNF-α、IL-6分泌量的变化来评价淋巴细胞在SIRS的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讨内毒素干预大鼠淋巴细胞后TLR4mRNA、NF-κB mRNA表达量及TNF-α、IL-6分泌量的变化,评价淋巴细胞在内毒素导致SIR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方法提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淋巴细胞,培养至对数期后调整细胞浓度1×106/ml,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加入不等量的内毒素,调整其终浓度为低浓度组(10ng/ml)和高浓度组(100ng/ml);分别培养3、6、12小时,收集细胞标本,通过RT-PCR法检测细胞中TLR4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经ELL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随时间延长,各项指标均升高。内毒素低浓度组(10ng/ml)作用淋巴细胞3小时后,TLR4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毒素低浓度组(10ng/ml)和高浓度组(100ng/ml)干预淋巴细胞3小时后,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浓度组(包括TNF-α、IL-6)在同一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内毒素低浓度组(10ng/ml)和高浓度组(100ng/ml)两两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淋巴细胞经内毒素作用后,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当这种炎症反应持续扩大化,便引发炎症失衡及免疫紊乱,导致SIRS。2淋巴细胞经内毒素干预后,通过TLR4--NF-κB途径激活TNF-ɑ、IL-6等一系列促炎因子的基因启动序列,合成多种促炎因子,促进炎症反应。3相同浓度内毒素干预淋巴细胞,TLR4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及TNF-α和IL-6的分泌量随时间延长增加;不同浓度内毒素于同一时间干预淋巴细胞,随内毒素浓度增加TLR4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及TNF-α和IL-6的分泌量也增多,提示淋巴细胞经内毒素干预后加强炎症反应存在时间、剂量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