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是人体防卫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病理性瘢痕的过度增长,尤其是在面颈等外露部位,则常常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功能障碍。瘢痕疙瘩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治疗方法上多种多样,但常因高复发率等原因而使得治疗效果难以让人满意,临床医生及患者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对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清楚,但目前研究已证明真皮成纤维细胞是分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效应细胞,然而,促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调控因子的来源还不明,其中免疫细胞,可能是促纤维化因子非常重要的来源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称FK506),为免疫抑制性大环内酯类药物,已被证实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化,临床上用来治疗激素效果不佳的特异性皮炎。有研究发现,在治疗特异性皮炎的同时,能够使瘢痕疙瘩得到缓解。本实验小组前期的实验已经证明,在兔耳瘢痕模型中使用他克莫司能够明显抑制瘢痕增生,本研究将进一步阐述免疫细胞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探索他克莫司如何通过抑制免疫细胞而达到治疗瘢痕疙瘩的目的,为研究瘢痕疙瘩的治疗和预防探索一条新的思路。目的:建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复合培养模型,探索他克莫司通过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促纤维化相关因子,进而达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目的,为瘢痕疙瘩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建立瘢痕疙瘩及正常组织成纤维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胶原I表达,并通过MTT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2.他克莫司处理瘢痕疙瘩与PBMC共培养体系,real-time PCR检测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3.检测复合培养体系中上层PBMC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单独给予不同浓度他克莫司处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4.探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PBMC的反馈调节作用,通过real-timePCR检测IL-4,IL-6,IL-10的表达。结果:1.实验发现,在复合培养体系中,同时给予PBMC处理时,I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在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组都有所增高,但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对PBMC更敏感。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比正常来源成纤维细胞强。给予PBMC上清处理后,PBMC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刺激作用更强;2.在PBMC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中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给予他克莫司后明显抑制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P<0.01;3.他克莫司能够明显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20ng/ml的他克莫司效果明显P<0.01。MTT结果显示:单纯给予他克莫司药物处理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给予PBMC上清液处理后,细胞增殖增强,同时药物处理组20ng和100ng组能够明显抑制此作用;4.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与正常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相比对PBMC的刺激作用更强。结论:本实验建立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模拟了体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初步证实了瘢痕疙瘩对于这种作用的敏感性较正常成纤维细胞强;同时实验发现,他克莫司在治疗瘢痕疙瘩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抑制了免疫细胞分泌纤维化相关因子而发挥其抑制作用,初步探索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