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燕卿(1867—1921),名宾鲁,山东诸城琴人。民国六年(1917年)他与康有为一同南游,因琴艺精湛,受聘到南京高等师范传授古琴,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大专院校授课的琴家,他在南京「梅庵」的琴学传承,因弹奏风格独特有新意,被当时琴界称呼为「梅庵琴派」。梅庵弟子所整理的王燕卿传谱《梅庵琴谱》,至今已有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等十几个版本,一个琴谱以不同的面貌发行这麽多次,这也是古琴界自古以来绝无仅有之事。目前,梅庵传人遍佈世界各地,笔者即是台湾梅庵派第三代琴宗吴宗汉先生的再传弟子,王燕卿梅庵琴传的第五代传人,本着对祖师王燕卿先生的浓厚兴趣与情感,因而着手研究他的琴乐。本文由四章组成:王燕卿古琴薪传、王燕卿古琴传谱综述、王燕卿古琴传曲分析、王燕卿古琴艺术探微。第一章主要讲述王燕卿的琴学背景以及王燕卿在中国山东诸城、济南以及南京「梅庵」的古琴传承。第二章梳理王燕卿传承的传谱,包括未出版的手抄琴谱以及《梅庵琴谱》等十几个版本。第三章对王燕卿所传琴曲进行曲调的探源比较与音乐分析,主要内容:一、梳理其传曲与中国历代琴谱的琴曲中,同名同曲或同曲异名的联系。二、比较王燕卿早、中、晚期的传谱中琴曲内容的变化,从而观察他对所传琴乐在不同时期的改变与再创造。三、比较王燕卿传谱和山东地区琴谱之间的变化,找出其中的不同,并归纳其规律,从中探究王燕卿传谱与传曲的音乐特点。第四章对王燕卿古琴艺术作一统合的梳理,从王燕卿对传乐所要求与改动的变化,归纳整理其琴乐与演奏的特点,包括对演奏指法减字谱的记谱规范、乐曲节奏的规范、演奏手法技巧的统一、乐曲的创新与创作…等。从这些音乐与谱本的细微变化处引申,笔者尝试探讨王燕卿的琴学理念、琴乐演奏与风格特点、琴乐审美观以及他对中国琴道精神的实践与追求,并且论及他的弟子们对其琴学的继承与梅庵琴派形成的关系。本文在笔者演奏与教学的实践体验之下,通过自创结合五线谱与古琴减字谱的手抄对比谱,从两种谱式的对比,可以清楚王燕卿对其传谱所做的细微变化,再经由这些变化去认识王燕卿古琴音乐的真髓,最后将其古琴音乐作有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整理,发掘出许多琴界未曾发现的王燕卿琴乐传承的音乐特点,并感受到王燕卿有意识的在建构一琴学的理论框架,实践在他所传的琴乐中。本文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音乐形态研究,去对近现代的琴界奇葩——王燕卿先生的传承琴乐做整体音乐的比较研究,这是笔者在本论文中花费最多心力的成果展现,希望这也能为中国的琴乐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