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臂对纵跳影响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纵跳是人体的基本动作,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中,跳跃性项目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专家应用动作捕捉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大量的研究,一致的观点认为肢体摆动对提高纵跳的高度有着明显的影响。然而,手臂在摆动过程中究竟如何增加纵跳的高度,摆臂在不同形式纵跳中的贡献率是否一致等基础问题至今尚无明确定论。目前关于摆臂增加纵跳高度的机制主要有四种理论:(1)摆臂增加地面反作用力;(2)摆臂增加下肢关节蹬伸过程中的峰值力矩;(3)摆臂向上带动身体运动,减少了蹬伸过程中的体重;(4)摆臂增加了人体离地前的重心高度。本文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配合下肢表面肌电的分析,探讨不同形式纵跳(下蹲跳,半蹲跳,跳深)中,摆臂对上述理论及其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应用人体模型和数学方法对摆臂贡献率进行计算,试图说明摆臂提高纵跳高度的机制,为完善纵跳的生物力学理论和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大学40名大学生受试者,无下肢损伤史。这些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完成跳深、下蹲跳和半蹲跳三个纵跳动作。其中每种动作有三种形式,包括无摆臂纵跳,有摆臂纵跳,手握负重纵跳。手握负重的质量为500g*2,跳深下落高度为30cm。   运动学数据用VICON中NEXSUS采集,动力学数据由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肌电数据由Biovision的Daysilab8.0收集,MVC采用瑞士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分析仪。实验结果以ASCⅡ的格式以数字矩阵的形式输出,实验指标的计算及其画图应用Matlab数学编程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摆臂条件和不同形式的纵跳的数据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摆臂会增加纵跳高度,提高重心起跳峰值速度,增加纵跳蹬伸时间,延长纵跳蹬伸距离。(2)摆臂增加地面峰值反作用力,增加蹬伸冲量,增加下肢关节的做功。(3)摆臂使小腿在纵跳过程中积分肌电减少,手臂在纵跳过程中带动身体向上运动,减少纵跳过程中的有效质量。(4)在不同形式的摆臂纵跳中,摆臂对纵跳高度的贡献率在9%-12%之间。   结论:(1)摆臂增加纵跳高度是因为摆臂纵跳减少身体起跳时的有效质量,增加人体离地前的重心高度,增加地面蹬伸冲量三种因素作用的结果。(2)摆臂纵跳的下肢蹬伸力矩增加,是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增加的原因。摆臂纵跳的蹬伸冲量增加,是人体在纵跳过程中的重心峰值速度增加的原因。因此重心峰值速度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的增加不能作为摆臂增加纵跳高度的机制。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缺乏在联网和孤岛运行条件下的通用控制策略的现状,根据高压电网的特点引入了交流侧的频率—有功功率的下垂控制和直流侧的有功功率—直流电压的下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理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体育学等学科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研究瑜伽运动对高校中年女性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将融合了修身、养性为一体的瑜伽运动作为本实验的练
本文选取湖南省永州市城区高级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永州市城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