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印尼政治转型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808289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结束后,印尼正式结束了被殖民的历史,拉开了构建本国政治制度的序幕。1945年建国初期,印尼尝试以殖民宗主国所遗留之议会民主制构建其政治体制框架,因过于僵硬的移植导致水土不服,最终失败。印尼精英结合本地实际尝试新的政治体制即威权体制,该体制最大的特点即有限多元,政治上集权,经济上相对放任,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印尼的实际,使得印尼经历了三十多年稳定发展时期,经济上的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该体制过于集权,反馈机制单一,使得资源和信息的传播迟滞,限制了冷战后印尼经济的深入发展。199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该体制急剧崩溃,印尼政治精英们随即尝试着对其政治制度进行再构建,印尼也进入新的政治转型期。1998年至今,印尼的政治转型仍在进行中。此间,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对印尼政治转型的方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印尼政治制度再构建的过程中,其政治精英们能结合其具体国情,依据本地之特色进行再构建,是该政治制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印尼转型过程的研究发现,西方民主制度并不具有普世性,尤其是生搬硬套的移植只会加剧政权的灭亡和社会的动荡,各个民族国家应根据其本国之实际情况,结合内外之情势进行制度的再构建。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民主政治制度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应该是多样的。印尼的民主政治转型有着印尼自己的特色,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国情,政治转型成果才更容易保留。本文以政治转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印尼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转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阐明了印尼政治转型中的利弊与得失、各种政治力量间选择与博弈,及转型中的障碍与困境,并对印尼的政治转型加以评析。揭示了当今西方民主制度的非普世性和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我国西藏藏族女性在绝经前后两个不同生理时期身体成分及骨密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揭示绝经在女性衰老期间对人体各组分变化的作用,探讨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藏族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与其他地区有无差异及绝经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为预防相关性疾病以及提高藏族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2017年7月8月对居住在日喀则地区的藏族女性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年龄范围在4060岁之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四年任期正值美苏冷战对抗的“缓和”时期,同时也是美国公共外交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杜鲁门总统开启以争夺“人心和思想”为目标的冷战宣传活动以来,美国政府的对外宣传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而随着冷战中美苏力量对比的微妙变化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增强,美国所奉行的“单向渗透”对外宣传模式也变得不合时宜。卡特上台前,美国国内就已经出现了要求针对美国新闻署及其所进行的公共外交进行改革的呼声。卡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方法,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与单用西医治疗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具有疗效优势的蒙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8年12月就诊
背景:人体肠道中定植了一百万亿的微生物,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肠道菌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认为肠道菌群更像是一个器官,因为肠道菌群可起到
本翻译项目包括汉法译文和翻译报告两部分,法语原文选自《世界起源》系列书中的《世界起源之法国神话》。在翻译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原文、原文作者和翻译项目的意义,然后介绍
《皮埃尔·纳哈特的爱情》是一部爱情小说,作者是EmmanueleBove,于1920年出版。当我偶然间读到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地吸引。本书的故事情节与《洛丽塔》相似,讲述的都是大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在各方面对政府公共部门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公共部门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公共部门功能的扩张与强化势必将增大其实施成本;另一方面,公众又期望
本报告基于笔者自身的法庭口译实践,记录了本次实践的整个过程。在本次涉外庭审过程中,笔者作为唯一的译员,承担着破除语言障碍、促使庭审顺利进行的责任。本报告从语言、副语言及超语言三个层面对法庭上不同讲者的意图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笔者当时所采用的口译技巧及背后的动因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次实践以及对庭审话语意图性处理技巧的探究能够为不断提高法庭口译质量做出贡献。报告的第一章介绍了本次实践的相关背景和特点。本部
涉关精神障碍者的刑事案件在各国刑事诉讼中都具有特殊性,2012年我国刑诉法的第二次修改增设了针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和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2018年新修订的刑诉法沿袭此两项规定,但是二者主要强调的是对精神病人的危险性预防,而并未关注或患精神障碍者在精神鉴定过程中的人身自由权益保障问题,被鉴定人在侦查过程中主体地位缺失,精神鉴定留置制度在我国刑诉法中存在立法空白。因此,为了彰显程序正义,维护当事人
事实认定是司法证明的逻辑起点,也是案件裁判的依托和根据。查明案件事实,如何科学有序的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是当前法官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实务界在对民间借贷个案事实进行证明的过程中,问题丛生,处理形式多样,存在严重分歧。最高人民法院为此出台了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但实践操作与制度设置初衷存在偏差,对于审判困境化解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存在多种因素。本文以民间借贷诉讼中关于借款关系是否成立的证明问题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