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孟子》考据学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儒家的基本文献,其在历史上产生过较为深刻、广泛的影响,到今天仍被人们所重视。自汉以来,《孟子》的研究者众多,成果丰硕,形成了专门学问——《孟子》学。汉以来经学不断发展,孟子地位提升,朱熹注《四书》,《四书集注》入科考内容,理学兴起,使更多学者更加关注《孟子》学。就中国古代经学发展而言,汉、宋、清处于三个高峰,元、明相对而言处于低谷,如皮锡瑞所云:“论宋、元、明三朝之经学,元不及宋,明又不及元。”①学者对元代经学关注程度不高,然而元代《孟子》考据学是中国《孟子》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有一定的成就,又有一定的影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全面考察元代《孟子》考据学的状况、实事求是展示元代《孟子》考据学的成果,客观评价元代《孟子》考据学之得失,还元代《孟子》考据学本来面貌,既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以元代《孟子》学专门著述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梳理元代《孟子》考据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考察元代《孟子》考据学的宏观走势、关注重点,同时平议元代《孟子》考据学之特色与缺失。主要采用考、论结合,宏观剖析与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元代《孟子》考据学的真实全貌。元人考《孟》,广泛涉猎,但重点也较为明显:一是对孟子其人的考证,重点考证孟子生卒年月、师承、游历;二是对《孟子》其书的考证,主要涉及《孟子》的作者、篇章次序、名物训诂与典章制度。影响较大的著述有:程复心《孟子年谱》、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詹道传《孟子纂笺》、许谦《读孟子丛说》、胡炳文《孟子通》、陈天祥《四书辨疑》等。元人考《孟》,具有推前贤、重发展,学术性与政治标的性结合,体例上推陈出新等特点;同时也明显存在重复考证和考证不够深入的缺陷。
其他文献
采用两通道夹角为90°,外圆角为20°的模具,实现了工业纯钛BC方式6道次的ECAP温变形,累积等效真应变达到6.3,并观察分析了变形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工业纯钛经BC方式6道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理清浙西词派咏物词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出浙西词派发展变化过程中咏物词所呈现的不同风貌,阐述其价值成就与不断不足,从而最终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