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画的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也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即工笔画兴盛,写意画衰萎。纵观近几届全国美展,入展的中国画作品,写意画仅占30%不到,而且呈下降趋势。而兴盛起来的工笔画多向繁琐、满构图、装饰性、超写实、工匠气方向发展。其作品或工细入微,穷尽能事;或奇思怪招,不知所绘。越来越脱离了中国画笔墨线造型的艺术语言特征以及写意性的精神内涵。究其原因,活跃在前沿的大多数作者为中青年人,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眼力好,能吃苦。但他们多数在基础学习阶段接受的是素描而非线描的训练与考核,所见所闻的多是现代的而非传统的艺术形式。作者受学识、阅历等诸方面的影响,其作品多制作性,少写意性,匠气有余,而意蕴不足。究竟中国工笔画如何定义,如何评判,向何处发展,怎样发展,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目前国内学者有关工笔画写意性方面的探讨研究甚多,但大都泛泛而谈,慨念混淆,有的只为工笔画的写意性正名,而未能把脉治病。本文试图从工笔画的写意性入手,揭示当代工笔画的价值取向及存在的弊病,并探讨一下工笔画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