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新一轮医改(新医改)主要要推进全国医疗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主要目标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是目标是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优化医院医疗收入和结构、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和减轻患者就诊费用等。新医改后,全国开始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逐步推进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促进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因此,研究药品零差率政策在县级公立医院的实施效果,总结和分析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并针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提出建议,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福建省某县级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理论,在系统回顾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福建省某县级公立医院2013年-2016年的相关的财务数据,运用通过STATA16软件来运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其在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的患者就诊医疗费用等数据变化,发现其一在政策实施后,医疗服务费用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提高;二是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住院患者的就诊总费用、药品费用、个人支付费用呈下降趋势,但门诊患者的就诊总费用、药品费用、个人支付费用还在上升趋势;这说明药品零差率政策在实施过程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政策实施后,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力度不大,没有完善相关医疗价格定价机制和对医院、医务人员的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导致了患者就诊费用并没有全面减少,没有真正的减轻患者的就诊负担。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补偿投入,科学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完善医疗价格定价机制,加强医疗支出成本控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保支付制度,降低患者自付费用等对策来科学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完善医疗价格定价机制,加强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丰富医院补偿渠道,引入商业保险资金服务,才能减轻公立医院运营的负担,从而扭转医院亏损的窘境,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