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肩痛、腰腿痛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引起来的,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负担。自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后,至此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并不确切。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已经对退变椎间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髓核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不平衡,改变了椎间盘的生物化学特性,诱发了其病理生理学变化,从而使退变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含量和Ⅱ型胶原含量的减少,椎间盘正常的高度不能维持,进而引起脊神经卡压和刺激,出现下腰痛和腰腿痛等症状。虽然已经明确了退变椎间盘的形态学和生化改变,但对多种发病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仍不完全清楚,需要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目的:通过对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培养,观察髓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学变化及Ⅱ型胶原变化。探讨不同浓度BMP-7与IL-6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髓核细胞对Ⅱ型胶原与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观察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和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分离并消化人椎间盘髓核得到单个细胞并且完成原代细胞接种培养。2、在原代细胞融合传至第三代后建立对照组与实验组[施加IL-6(100ng/mL);IL-6(100ng/mL)+BMP-7(100ng/mL);IL-6(100ng/mL)+BMP-7(1000ng/mL);BMP-7(1000ng/mL)因子刺激生长]。3、采用HE染色法定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4、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不同浓度BMP-7与IL-6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髓核细胞中TIMP-1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量。5、经spssl3.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持续观察,10天后90%以上的细胞贴壁,原代细胞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经胰酶消化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速度加快;但第四代开始细胞贴壁及生长缓慢。2、HE染色细胞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围绕细胞核,胞浆内可见较多空泡。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现阳性结果。3、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Ⅱ型胶原及TIMP-1条带灰度值经方差分析,Ⅱ型胶原:F值为148.058,P=0.000;TIMP-1:F值为69.995,P=0.000,表明五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经LSD-t检验,结果显示IL-6组与1、3、4、5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3组分别与4、5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组与3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4组与5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本实验为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培养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随着细胞多次传代,髓核细胞逐渐退变;BMP-7可以对抗IL-6作用和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Ⅱ型胶原基因及TIMP-1基因表达,提示BMP-7在临床治疗中可能具有逆转椎间盘退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