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末年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它不仅首次明确提出唐、宋诗的分界,开启后人仰唐称宋的先河,而且对唐诗、宋诗的基本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概括,更重要的是,《沧浪诗话》还提出了“兴趣”、“妙悟”、“以禅喻诗”等一系列美学命题。“兴趣”、“妙悟”、“以禅喻诗”是严羽诗学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它们以崭新的概念、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一系列诗歌理论的根本问题,为后世诗学思想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说,任何学者对《沧浪诗话》的研究,都无法对“兴趣”、“妙悟”、“以禅喻诗”这些命题避而不谈,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力图结合现当代文艺美学的研究成果,对“兴趣”、“妙悟”、“以禅喻诗”这些重要诗学观点的理论内涵进行较为深入的阐发。绪论中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对学术界关于“兴趣”、“妙悟”、“以禅喻诗”这些命题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并交代本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一得之见。第一章着重阐述《沧浪诗话》产生的文化背景,认为《沧浪诗话》是在宋代文学特定的审美风尚和以江西诗派为主导的诗坛风气这两重背景下产生的,其中蕴涵着继承、反拨和超越的张力。第二章着重分析“兴趣”说,认为它反映了严羽的艺术理想。作为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兴趣”是由“兴”和“趣”两个概念组成的复合词,随着“兴趣”这一理论范畴的出现与沿用,其自身的审美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严羽将盛唐诗歌特色归结为“兴趣”,力图弘扬一种不同于世风的艺术理想。第三章尝试解读“妙悟”说。在严羽看来,“妙悟”是艺术思维的核心,无论是从诗歌的创作主体还是诗歌鉴赏主体角度看,“妙悟”都是艺术思维的“本色”与“当行”。我们可以说,“妙悟”的基本审美特征是追求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旨归于创造或领略诗歌的意境美。严羽强调“非关书”、“非关理”又肯定须“多读书”、“多穷理”,揭示了艺术思维是超越知识、超越逻辑又蕴涵着知识和逻辑的特殊的精神活动。第四章探讨“以禅喻诗”方法的理论依据,并企求指出这一方法的运用其实是标举“兴趣”和“妙悟”的必然延伸。严羽受到佛门禅悟思想的启发,将“悟”这一概念运用到他的诗歌理论中,这进一步发挥了自己关于“兴趣”的学说;同时他又受到禅宗“不立文字”观念的影响,强调诗歌创作“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这与卡西尔关于语言存在上限与下限的理论有相通之处。第五章讨论《沧浪诗话》上述思想在我国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它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