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日语的时体研究为主要内容。迄今为止,日语的时体研究作为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时态论,已有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从形态论的角度,把日语的ツテイル形以及其意义分类加以细化并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在某些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业已成定论。本论文拟从不同视角来探讨谓语动词和句中其它成分之间围绕时体的语义关系,并试着探索其系统性和体系性。本文在探讨时体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情状的“活动”和“变化”;其二,情状结构的“界性”。情状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类型,“活动”和“变化”是动态情状的基本定义。英语的时体研究也好,日语的时体研究也好,“活动”和“变化”作为情状的基本概念,对时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的时体研究,以Vendler(1967)为主要代表,把情状分为状态(State)、活动(Activities)、到达(Achievements)、达成(Accomplishments)四种类型。活动(Activities)对应动态情状中的活动情状,到达(Achievements)对应动态情状中的变化情状,活动(Activities)和到达(Achievements)的组合定义为达成(Accomplishments)情状的理论模式已被广泛接受。有关日语的时体研究,奥田(1977)指出金田一(1950)有关日语动词的四种分类存在的问题,并以“活动”和“变化”为构成动态情状的基本概念。 Dowty(1979)同样把“活动”和“变化”的组合定义为使役变化。如上所述,将动态情状定义为“活动”和“变化”的分析方法已得到广泛认同。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论文也从“活动”和“变化”的意义进行分类,将日语动词分为状态和动态两大类,将其中的动态动词分为活动动词、变化动词、完成动词,并且这三种类型各分为有过程和瞬间性两种类型,由此共分为六类动态动词。本论文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情状的界性。从情状的时体理论和分析来看,情状应分为有界情状和无界情状。北原(1999)谈到:“动词的界性是指由该动词构成的情状是否存在界点,即是否存在情状的终止点。”有界情状包含表示变化的情状,如「子犬が一时间で死んだ」,表示完成的情状,如「太郎が一时间で本を読んだ」。无界情状是指没有终止点的情状,包含一定期间的状态情状,如「太郎が一时间ずつと部屋にいる」,或一段时间的活动情状,如「太郎が一时间本を読んでいる」。在情状结构里,时体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由スル/ツタ·ツテイル/ツテイタ等补助动词或シハヅメル·シツヅクル·シテオワル·ツテアル等复合动词的后项成分表示的显性表达,另一种是动词体和句中其它成分(如名词句、副词句)的复合语义所显示出来的潜在表达,不管哪种表达方式,在句法结构里,这种语言表达方式都与情状的界性有很大关系。在句法结构中,各个成分与情状的界性有怎样的关系,句中各要素对于时体起着怎样的指定和限定作用,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通过以上分析,拟揭示情状的时体规律:动词的语义决定句中的其它成分,句中的其它成分指定动词的时体性,这些成分的合成语义决定情状的时体意义,由此最终确定动词的时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