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散文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颇得青睐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内容多样,语言优美,风格自由,表达灵活,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中华散文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灿若繁星。在当前全球文化相融合、互渗透的大背景下,外国美文入境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文化视角,开拓了文学爱好者的眼界和思维。但是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散文翻译的研究却不够广泛和深入。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一直致力于外国散文翻译研究的翻译大家潘文国教授提倡“以美译美”,引“美文入境”的理念为英语散文汉译开拓了一片新天地。鉴于此,笔者选取国外散文大家弗兰西斯·培根的经典佳作作为翻译实践的材料和研究对象,其文章简练,情、景、境、理浑然交融,在写作方式上,与中国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所选散文翻译材料,虽已有不同译本,优劣各异,少量译作文白夹杂,但大都以现代白话文形式译出,读来缺乏原作品的韵味,无法确切传达出原作者遣词造句特色和精神气韵。20世纪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该论说并加以阐释,认为在翻译不同语言国家的作品时,既不能因为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持原作的风味,如此方可称之为“化境”。本论文选取17世纪的英国散文大家弗兰西斯·培根的散文作品及其风格特点为研究对象,结合钱钟书先生的“化境”理论和笔者自己的翻译实践,拟采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描述法、例证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临摹中国古代唐宋八大家散文的语言、风格、笔法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入语优势、利用古汉语言辞精炼而表意深刻的特点,从原文文本的选字择词、语言及造句形式、作者的写作笔调和风格气韵三方面引用分析笔者文言译文中的典型例子,以期探析、论证作为传统资源的文言经典、文言笔法在翻译散文等“美化文学”时具有白话文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为英语散文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旨在为文言笔法译散文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用参考,尽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