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集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国家统计年鉴等相关年鉴资料,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全国2000年、2005年、2010年猪、牛、羊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生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畜牧(猪牛羊)生产时间分布特征:猪的养殖量由2000年的51862.3万头,增加到2010年的66686.4万头,增幅为28.58%;牛的养殖总量从2000年的12353.2万头,到2010年的10626.4万头,减幅为13.98%;2000年羊的养殖量为29031.9万头,在2005年达到最大之后后逐渐下降,2010年时为28087.9万头,减幅为3.25%。猪、牛、羊的养殖总量由2000年的93247.4万头增加到2010年的105400.7万头,总体趋势是增长的。2.畜牧(猪牛羊)生产空间分布特征:从黑龙江省至河北省至四川省-线,东南面猪的养殖量大,2010年养殖量占全国养殖量的89.35%,西北面养殖量少,2010年时占10.6.5%。其中,四川的猪养殖量最大,7179万头,其次是湖南、河南、山东,均在4000万头以上。牛主要分布在中部经济带,河南的牛养殖量最多达1010.2万头,其次是四川、云南、山东、河北、西藏,均在600万头以上。羊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地区,内蒙古5277.2万头、新疆3031.4万头,山东、河南、甘肃、四川、西藏、青海、河北的养殖量均在1000万头以上。从聚集分析看,2000年~2010年猪、牛、羊养殖的聚集显著性逐渐增加,养殖热点和冷点分别连成片的特点。从全国范围看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养殖量逐渐减少,中部地区的养殖量增多,西部地区的养殖无明显变化,就区域性而言,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养殖减少,养殖由城市向偏远地区的农村地区转移。3.时空分布特征的生态成因分析:现今畜牧养殖的格局,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影响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土壤因素和热量水分因素,社会经济主要是养殖习惯与人文风俗。自然环境是畜牧养殖的基础,社会经济对养殖结构变化的推动作用;同时地域养殖习惯对养殖结构变化的有阻抗作用。从选取的生态因子分析,人口、第一产业GDP、农林牧渔总产量、粮食总产量这4个因子对猪养殖量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耕地面积、肉类平均每人占有量、粮食总产量、草原总面积这4个因子对牛的养殖量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居民消费水平2个因子则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对羊养殖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只有草原面积,其余因子跟羊养殖量的相关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