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用书中儿童故事的比较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在于对中班四版不同版本教师用书的儿童故事进行量化,从而了解其故事编选的基本情况,归纳出它们异同点,进而探讨教师用书中儿童性在内容选择上的儿童性体现和故事改编的情况及其当下选用的故事存在的问题,以此对编者和教师选取儿童故事提出合理建议。本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学前教育教师参考用书试用本(学习活动)》、北京千千树教育公益伙伴研发的《千千树阅读课程》四版中班教师用书的儿童故事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一,四版教师用书中故事的基本情况:故事数量存在较大差异;篇幅基本适中、但存在较长现象;母题以“爱的母题”为主、但分布不均衡;语言难度基本适中,叠词、拟声词使用频率高且形式多样、成语偏少且语义倾向于字面意义为主、句式以短句为主且句型多样。第二,四版教师用书中故事儿童性体现:人物形象上,以动植物为主且儿童化形象居多,贴近儿童生活;人物性格以扁平人物为主,便于儿童理解;故事趣味性上,故事两极性以消极向积极转变为主;故事的空缺以景色、动作、外貌为主要想象,悬念相对较少、以封闭式结构为主;结局以完美结局为主;表现手法上,主要为比喻、拟人、反复。比喻以明喻为主且基本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拟人修辞被广泛运用,符合儿童“泛灵论”的思维特征;反复手法以字词、语句的为主,其作用多样。第三,四版教师用书中的儿童故事存在改编现象,改编后的故事主要存在内容删减过度、说教色彩严重、趣味性较弱等问题。
其他文献
<正> 从马可波罗和卢布鲁克时代起,各个时代的蒙古学家都能在哈剌和林找到需要进行科学考察的材料。过去一段时间,这座成吉思汗第一代后王的都城被看作是疯狂的汗国掀起一个
干眼症是一种临床发病率高,给患者带来不适症状,且临床治疗困难的常见慢性眼表疾病。其病因及病理生理十分复杂,本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参考了近几年来的有关文献,对于干眼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各个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组、模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