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并且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虚拟财产也继而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对理论和实务的影响逐渐凸显。据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络使用人数已经达到6.49亿,已然成为网络用户第一大国,存在于网络中的财物与每个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都息息相关。近些年来,涉及网络财产的侵权案件与日俱增,但在理论上我国缺乏完善法律规范对此进行保护,而更为糟糕的在实践中相关权益保障机制缺失,用户损失得不到相应的救济,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财产权益和网络安全,故对网络虚拟财产及其权利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围绕网络虚拟财产侵权保护的理论问题展开,也即从这一特殊财产类型的概念、特征、源起及法律属性出发,重点探讨网络虚拟财产侵权行为的特征、表现形式、归责原则及我国法律对之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侵权法保护的完善建议。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的基础理论问题。在行文中笔者首先对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对这一特殊财产类型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进而阐述概念及其特征。随后,笔者还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源起及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笔者紧密围绕网络虚拟财产侵权行为展开讨论,具体内容涵盖了:其权利当属于何种法律属性、对其造成损害之侵权行为如何界定以及其侵权的归责原则如何认定等等。第三部分对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侵权保护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全面解析。我国对网络虚拟财产侵权有一定的保护,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侵权法保护依据缺失、价值认定缺乏明确的标准、证明责任模糊、权利救济不充分、法律保护的自律机制缺失等。第四部分介绍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立法实践,并对比剖析我国有关此类侵权的立法现状,得出对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侵权法保护的启示。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如何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侵权法保护,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结合我国现状,借鉴其他先进经验,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建议是:健全立法、制定明确的财产价值认定标准、明晰侵权证明责任、完善侵权的救济制度、建立侵权法保护的自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