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急剧膨胀,与此同时外来务工子女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中职学校中外来务工子女数量明显上升,但他们成了被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所忽视和排斥的弱势群体,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融入,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正视外来务工子女社会融合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如何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成长和正常的社会化进程,将是一个重要而严峻的问题。中职学校外来务工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同,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他们迫切希望能尽快的融入社会参加工作,但城市社会落后的体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如果不加以引导,对他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会带来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浙江绍兴经贸学校外来务工子女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中职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融合和身份融合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对外来务工子女重视度不够,体现在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不及本地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且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以及同伴关系交互性不强,学校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不足,学校在评优评奖、奖励惩处中缺乏公正性,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有待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受到社会刻板效应的影响,在一定层面上还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歧视,内心存有自卑感,自我身份认同比本地学生要低,城市归属感不强,社会关系力量薄弱,缺乏与人交往的信心:同时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和关注偏少,家庭亲子关系不够融洽致使家庭融合度低。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融合和身份融合调查研究,本文认为要提高中职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融合度,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社会要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正面宣传,消除社会歧视,着力提高职校外来务工子女身份认同感;第二学校要因材施教,关心爱护外来务工子女,丰富校园活动,积极营造平等、博爱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三国家要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政策,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经济待遇和文化素养,积极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家庭融合。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共同促进职业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