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古籍中涉及“蒸脐”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期厘清蒸脐概念,规范技术操作,就蒸脐法中药物的应用、面圈的制作、槐皮与生姜的应用以及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壮数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为蒸脐法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操作依据,进一步提高蒸脐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五版《中华医典》为线索,结合手工检索,以“脐”“蒸脐”“熏脐”“炼脐”“温脐”“灸脐”等为关键词,检索收录有关蒸脐的古代医籍文献。把符合纳入要求的条文和资料录入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中,建立资料库。结果:本研究共收录了古代文献48条,方剂25首,共涉及用药46味。其中包括麝香、青盐、乳香、没药、丁香、五灵脂、两头尖、半夏、附子、夜明砂等;面圈的制作大小大为“深寸许,横径一寸六七分”也就是内径约3厘米,深约2厘米;古人在蒸脐时,一般在药物和艾炷之间放置槐皮或生姜;蒸脐法中所用艾炷,大小有豆大、荔枝核大等;施灸壮数有随年壮、二七壮、五六十壮、一百壮、三百六十壮等;蒸灸度主要依靠患者的灸感和灸后反应来判断;蒸脐适应症有中寒腹痛、胸腹结痛、阴毒伤寒、不孕症、月经不通、赤白带下、阳痿、遗精、白浊、噎膈、鼓胀、霍乱、中风、脱阳等;蒸脐禁忌:灸时慎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灸后宜只服米汤。结论:1.蒸脐法概念:蒸脐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填于脐部,外用面圈固定药物,加盖槐皮或生姜,上置艾炷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也称炼脐法、温脐法或熏脐法。2.蒸脐法操作流程:以麝填脐眼,荞麦圈脐外,填药盖槐皮,艾灸至汗出。3.蒸脐药物应用:以麝香为主药,引诸药入五脏六腑,周彻百节;以活血通经药和辛温芳香药为主要治疗药物和辅助透脐药物;以五灵脂、夜明砂、鼠粪三种动物排泄物为特色治疗药物。4.蒸灸度的判断主要有三个方面:腹内微作声;遍身大汗出;大便下涎物。5.蒸脐法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寒邪直中三阴之一切肚腹疼痛;月经不通、赤白带下、宫冷不孕等妇科疾病;阳痿、遗精、白浊等男性病;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阴虚失血、精神倦怠等虚损性疾病;阴毒伤寒、噎膈、鼓胀、中风、脱阳等危重病。6.蒸脐注意事项:中病即止,蒸灸勿过;灸时慎风寒,戒油腻、生冷及酒色;灸后只服米汤,食白粥,饮黄酒,以助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