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三废的肆意排放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其中,严重紧缺的地下水淡水资源更是受到严重的污染。在地下水的原位修复中,原位化学修复技术(ISCO)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KMnO4由于其氧化能力强、成本低、适用pH范围广等优点在ISCO中被广泛应用。但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KMnO4注射至地下后迅速与污染物反应,不宜长期发挥作用,并且过量投加会有毒性及二次污染风险,投量不足又会导致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等。因此本实验采用熔化悬浮冷凝法制备KMnO4缓释剂,让KMnO4在地下环境中可控制的释放,以达到提高KMnO4的稳定性和实现地下水修复中KMnO4氧化剂有效传输的双重目的。本研究以石蜡为基底,采用熔化悬浮冷凝法制备KMnO4缓释剂。通过改变KMnO4粒径大小、对熔融态混合物的超声时间、搅拌速度、混合方式以及KMnO4与石蜡的质量比(P/W)来优化缓释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KMnO4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3.20μm,超声和搅拌(转速为150r/min)联合作用10min,最有利于KMnO4在熔融态石蜡当中的均匀分散。随着P/W的不断升高,缓释剂中KMnO4的负载量逐渐增加,当P/W为1/2时,石蜡细碎的结构有着更高孔隙率可以容纳更多的KMnO4,P/W从1/2升高到1/1时,负载量由284mg/g升高至517mg/g,此后则明显减慢,当P/W升高到2/1后,负载量为601mg/g,而当P/W为3/1已经饱和。静态试验研究不同负载量的缓释剂在纯水中的释放性能,以及同种负载量的缓释剂在不同环境(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不同DO浓度)中的释放实验,结合不同径向深度中KMnO4余量的测定和释放前后SEM扫描图片来探讨缓释剂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KMnO4的释放可分为4个阶段,并且在40d后基本为稳定释放。最后利用最佳条件制备的缓释剂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COD,P/W为1/35的缓释剂120d COD去除率达到了82.9%。实验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剂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释放过程缓慢而持续,处理能力极强,不易产生二次污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