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应用VFM(vector flow mapping,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健康志愿者左室血流结构,并应用STI(strain tracking imaging,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收缩期应变,探讨健康志愿者左室收缩期血流结构与室壁机械力学的相关性。2应用VFM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左心室血流向量速度的变化,探讨左心室血流向量速度的变化评价PCI治疗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疾病组为2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仪器:Alokaɑ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UST-52101),探头频率1.88-5.00MHz,配备DSA-RSI超声工作站能够脱机分析VFM图像资料。GE vivid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3S探头,频率1-3Hz,配备Echo PAC分析软件。3方法:应用VFM技术测量对照组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PCI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基底水平、中间水平、心尖水平取样线上的血流向量速度,分析左室血流向量分布特征,比较对照组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及其PCI术后左心室向量分布特征及各水平最大向量速度(Vmax)的变化,并将对照组及疾病组各水平最大向量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应用STI技术测量对照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将应变参数与VFM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对照组各水平最大向量速度从心尖段到基底段逐渐增加(P<0.05)。2对照组应变从心尖段到基底段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as与Vbas呈负相关(r=-0.366,P<0.05),Smid与Vmid不相关(r=-0.05,P>0.05),Sapex与Vapex呈正相关(r=0.513,P<0.05)。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各水平最大向量速度从心尖段到基底段逐渐增加(P<0.05),各水平最大向量速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天各水平最大向量速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各水平最大向量速度均大于术前(P<0.05)。对照组各水平Vmax与LVEF呈正相关(r=0.419~0.780,P<0.05),急性前壁心梗组心尖及中间水平与LVEF正相关(r=0.497,P<0.05;r=0.510,P<0.01),基底水平与LVEF不相关(r=-0.126,P>0.05)结论1正常人收缩期左室内最大向量速度呈现自心尖段到基底段逐渐增加的趋势。VFM与STI技术联合证实了心腔内的血流动力与心肌的应变密切相关。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1个月左心室收缩期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改善,应用VFM能实现腔内血流可视化测量、准确定位,全面评估心腔内血流状态,其评价心室收缩功能的敏感性优于传统LVEF,为评价PCI疗效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