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支化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支化聚合物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近年逐渐成为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传统的高度支化聚合物由ABx(x≥2)单体通过自缩聚作用形成。这类聚合物缺乏分子间链缠绕,呈刚性,很难直接作为材料使用。通常利用高度支化聚合物的外部官能团对其改性而赋予其力学性能,通常称为接枝法。最近,另一种新的合成方法,A2+B3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商业原料制备高性能高度支化聚合物的简单途径。本文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备了具有优良性能的水性和溶剂型高度支化聚氨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有机溶剂价格的提高,水性聚氨酯取代溶剂型聚氨酯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碳酸酯二醇(PCDL)、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水性聚氨酯(HBWPU)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结构表征。用光子相关光谱(PCS)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能,NCO/OH=1.3,DMPA=6wt%时可以得到稳定的HBWPU乳液。采用旋转粘度计、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电子拉力机对产物的流变行为和各种性能进行测试。相对于线性水性聚氨酯(LAPU),HBWPU产物具有较低的粘度、良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Tg和拉伸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HBWPU的各种性能,用溶胶SiO2对其进行改性制得二氧化硅/聚氨酯复合材料。用FT-IR,旋转粘度计,TG等对所得产品的结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的粘度随着SiO2的含量增大而逐渐增大。水性聚氨酯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着SiO2的含量增大而逐渐升高,热分解温度高达200℃,拉伸强度最大可以达到11MPa。   本文也用接枝法制备了溶剂型的高度支化聚氨酯。首先按照文献制备了端基为羟基的高度支化聚氨酯-脲(HPU)和异氰酸根封端的线性低聚物(A2)。以二者为原料制备了异氰酸根封端的高度支化聚氨酯,并用适量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与异氰酸根反应进行改性。最后未反应的异氰酸根在大气环境下湿固化成膜得到了杂化聚氨酯。由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产物中可能存在的氢键形式。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含量对聚合物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课题利用远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医疗储血袋用聚氯乙烯薄膜进行改性处理,分别研究了远程等离子体活化处理、远程等离子体引发溶液接枝聚合两种不同改性方法对聚氯乙烯
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CMOS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使得晶体管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随着晶体管尺寸的减小,介质层正在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减薄并接近其物理极限。许多尖锐的
本文从K2O-MgO-B2O3三元系固相线下相关系分析入手,探索新的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通过对27个成分点进行相分析,确定K2O-MgO—B2O3体系共有11个三相区和三个两相区。用
磁控管作为大功率的微波管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疗卫生、食品等领域也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磁控管历经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在提高功率、效率、频率稳定性
惠州市鸿海精细化工基地,基地内各企业污水处理站日常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污水中有机物成分复杂,难以生物降解,处理率和处理深度不能满足规划环评批复中要求的出水水质指标,所以急需建立一座工艺更加先进完善的污水处理厂来统一处理基地内各企业排放的污水。污水处理厂近期建设规模为:20000m3/d。通过对基地内污水水质分析,其进水水质指标为:COD≤1000 mg/L, BOD5≤500 mg/L, SS≤40
我出生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个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亲的陪伴,一直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我们居住的小山村,交通十分不便。我们每天去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我的学校则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的村小,全校只有两名教师,以复式班的课堂形式教学。可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减弱我们的求学欲望。每天天没亮,我们就背着书包带着饭盒去学校,到中午吃饭时饭菜已冰凉,晚上回到家天早已黑了。日复一日,年复
期刊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是近年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光催化剂具有在室温、常压下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力,因而,光催化氧化成为处理废水中污染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论文针对近年来海水养殖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即海水污染和水资源节约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30671620)“海水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的研究”
偌大的会场上,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执教《乌鸦喝水》一课.教学结尾,女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但凡上这一课,老师们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