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立足于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微观量化血清学指标,首次将TIMP-1纳入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并观察肝硬化经验效方—软肝消积汤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机理。研究方法与内容一、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6例,病人入院后或首次门诊即进行证候问卷调查。症状表由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自己填写;体征由医师作记;舌、脉象采用传统诊断分析,由两位副主任以上医师作最终判断其中医证型。共分为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六大证型,所有受试者空腹检测TIMP-1血清含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层粘连蛋白)、肝功能试验,包括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活动度(PA),按Child—Pugh评分分级肝功能为A、B、C三级。待结果出来分析各血清学指标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二、用随机表法将14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二组:软肝消积汤组(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73例,治疗组给予软肝消积汤,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肝泰乐2粒,每日3次,低蛋白血症者补充白蛋白,肝性脑病者给予谷氨酸钠或者精氨酸,腹水或肢肿者给予利尿剂。两组均连续给药3个月。治疗后记录临床症状征的改善,并复查上述血清学指标。三、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SD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结果一、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一)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TIMP-1指标肝硬化各不同证型TIMP-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IMP-1的值在各证型的变化由高到低依次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两两比较发现,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肝气郁结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肾阴虚证与脾虚湿盛证TIMP-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二)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肝纤维化指标肝。肾阴虚证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与湿热内蕴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瘀证HA、PC-Ⅲ、LN、Ⅳ-C均较湿热内蕴证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三)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指标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其次是肝气郁结证,较其它各型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肝功能Child—Pugh B级各证型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功能Child—Pugh C级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较其它各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我们观察到在肝功能Child—Pugh C级较多出现在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中。二、软肝消积汤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一)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2=66.20,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具体来看,治疗组有较高总有效率出现在湿热内蕴证,及脾虚湿盛证,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两组病例治疗前后TIMP-1的变化比较。结果显示在肝硬化的分证中,湿热内蕴证及脾虚湿盛证患者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IMP—1差值比较,t=2.332,t=2.44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三)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治疗组经治疗后PC—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t=3.267,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HA、C—Ⅳ、LN两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四)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见表6。表6的结果显示湿热内蕴证及脾虚湿盛证两证型的治疗中,在降低ALT、AST、提升ALB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一、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型与(TIMP-1)、肝功能指标及分级方面有明显的相关性,TIMP-1的值在各证型的变化由高到低依次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TIMP-1的变化可以作为判别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肝功能Child—Pugh C级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二、软肝消积汤能有效改善湿热内蕴型及脾虚湿盛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它可能通过抑制TIMP-1水平来发挥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