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来工为何频繁变换工作?——户籍制度下珠三角农村外来工的工作流动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ixing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经济改革带来了社会流动的增加,这不仅体现在城市居民工作流动的增加,也体现为农村外来工在城市不同工作组织间持续变换工作。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外来工的工作变换更为频繁。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农村外来工为何频繁变换工作?过往基于国际迁移理论的国内人口流迁研究、西方社会分层领域中对工作流动的论述以及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居民工作流动的经验研究均未对这一问题做出满意的解答。本研究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起点,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总结为三大形态,即再分配机制下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分割、市场机制下人力资本高低的分割和户籍制度下城乡身份的分割,并以户籍制度下的城乡分割作为致使农村外来工频繁换工的关键因素,设计了检验户籍歧视影响农村外来工工作流动的三个假设。这三个假设分别对应了户籍歧视存在的三个维度:⑴与城市人相比较中的城乡差异;⑵时间维度上的差异;⑶户籍在地域归属上的差异。通过合并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调查数据和2006年中山大学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本研究同时得到了农村外来工样本和与之对比的城市居民样本。   本文利用事件史分析技术,描述了珠三角农村外来工工作流动的趋势,并对三个关于户籍歧视的假设进行了检验,主要的研究发现有:农村外来工比城市居民更易发生工作流动。尽管公有制部门中的工作流动比市场部门低,但进入公有制部门更多是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工作流动,而非农村外来工的工作流动;即使同为低教育程度者,城市居民也能够比农村外来工在公有制部门中获得更多的就业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外来工的工作流动在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影响他们工作流动的因素却发生了改变::在“民工潮”时期,农村外来工的工作稳定性明显得益于他们的社会网络,而他们的教育水平却对其工作流动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在“民工荒”时期,农村外来工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其工作流动的能力,使之能够通过工作流动来改善匹配,而社会网络的影响则变得不再显著,这一变化反映出户籍歧视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与外省户籍的农村外来工相比,广东省内户籍的农村外来工更不易发生工作流动。通过政府或学校途径寻职对降低省内户籍农村外来工的工作流动性更有效,而对外省农村外来工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是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的传承、发展、演变并且延续至今的文化现象。在近些年来,民间信仰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得到了广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提出了通过“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成都市响应国家号召,从2003年开始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激进的“统筹城乡”农村改革道路。为了分
学位
简介:草链岭是秦岭在陕西省以东的最高峰,也是华山山脉的主峰,位于洛南县与华县的交界,海拔2645米。岭上众峰相连,布满高山草甸,山峰与草甸交织缠绕,犹如青草编成的链带。草
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加快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确立了包括户籍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住宅分配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等一系列全新制度。这
人的一生是在选择中度过的,生活、学习、做事、出行、爱情、事业等等都需要做出个人的选择,当然这选择包含有主动与被动,应该说选择无处不在,往大里说它是一个人能有所成就的
作为女性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身体实践,月经影响着女性的生殖怀孕、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状况甚至于人际交往。传统社会学对身体研究的忽视及相关的经验研究在中国的“缺席在
一道风景,一种心境,那些打动我们的生活美景,那些让我们留下记忆的小城故事,平凡而又让人感动。行走路上,一支笔,一个速写本,记录我的感受、描画我的生活。习惯了去到每一个
街角手艺人长期在露天街角摆设修旧摊点,他们从事自行车修理、配钥匙、换锁芯、修鞋、缝补、修理箱包、装配拉链等工作,凭借修旧手艺谋生。手艺人为周边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便
教育事业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而对于个人而言,教育福利也是个体在生命历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福利中较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项福利,其状况不仅受到当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E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