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失语症的神经影像机制及其康复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主要以言语减少、表达障碍、找词困难、复述困难、命名障碍和/或理解障碍等为核心症状,是导致患者沟通困难的首要原因,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交带来严重的困扰。目前卒中后失语症的神经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以往关于失语症的神经机制研究多采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但多数中重度失语症患者难以配合完成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除此之外,任务态功能磁共振仅显示特定任务情况下的神经活动,并不能反映患者全脑的神经活动变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可在没有任何任务刺激情况下探索全脑的神经活动,是解析卒中后失语症神经机制的良好工具。利用rs-fMRI研究亚急性期卒中后失语症横断面的神经活动变化为解析卒中后失语症的神经机制提供参考价值。部分卒中后失语症可自发恢复,基于自发恢复前后的纵向脑功能变化,可为探索卒中后失语的康复机制提供研究窗口,同时也为验证卒中后失语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方法。基于横断面神经机制研究和纵向康复机制研究的相互验证,可更为可靠地刻画失语症神经机制,同时也为基于神经机制的靶向神经调控治疗提供靶点。言语和语言治疗(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SLT)已被证实是失语症重要的康复手段,但其疗效仍然有限,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康复效果更差。最近的研究发现在SLT的基础上辅助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可增强失语症患者对SLT的反应。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是目前常用于失语症康复的NIBS技术,对言语表达能力康复效果尚可,但对提高言语理解能力基本无效。因此,基于可靠的神经调控靶点,探索对言语理解和表达均有效的神经调控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语言相关皮层的神经元振荡与语言处理和理解密切相关。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可以调节神经元振荡以及提高健康受试者的语音处理能力,且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tACS能否通过调控语言相关脑区的神经振荡来提高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rs-fMRI成像技术探索了PSA的神经机制,揭示潜在干预靶点;纵向随访自发恢复的失语症患者神经影像变化,探索失语症康复的神经机制,验证潜在靶点的可靠性;以特异性靶点进行tACS干预,探索其临床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一: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探索亚急性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网络内异常的神经活动变化及功能连接,为后续的靶点识别提供理论基础。(2)研究二: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探索在言语自发恢复前后的卒中后失语症脑功能差异,进一步验证靶点的有效性。(3)研究三:基于研究一和研究二的靶点,探索tACS干预该靶点对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改善情况,证实tACS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研究一:本研究纳入35名失语症患者和35名在性别、年龄和教育年限上与失语症患者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所有参与者均接受fMRI扫描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磁共振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影像数据预处理并计算两组被试的低频波动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PSA与HCs两组之间在语言网络内的ALFF显著差异的脑区并将其作为感兴趣区,计算两组被试的全脑功能连通性。比较PSA与HCs两组之间ALFF图和功能连通图的差异。考虑到PSA组病灶的影响,我们对患者的病灶进行二值化,构建病灶重叠mask,将超过10%的患者损伤的体素从原始语言mask中去除,并在这一新的语言网络内进行体素水平的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两组之间功能变量(ALFF、功能连通性)有差异的脑区。在两组功能变量中提取差异脑区的功能变量值,然后对功能变量值与语言评分进行了探索性的Spearman相关分析。(2)研究二:对21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在基线和语言功能恢复后(随访)分别进行rs-fMRI扫描和语言功能评估。分析随着语言功能的提高,失语症患者的纵向神经活动变化。然后提取差异脑区在失语症基线和随访时的ALFF值进行比较,并对基线的ALFF值与随访时间点的语言评分之间,以及两个时间点功能变量的差值与语言提高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3)研究三:将以上研究所探讨的异常活动脑区作为失语症康复干预的潜在靶点,探索tACS联合SLT在25例慢性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中的疗效。研究结果(1)研究一:与对照组相比,亚急性期PSA的左侧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ALFF降低(0.94±0.16vs.1.22±0.29,p<0.001),左侧IFG与双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和右侧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STG)的功能连通性(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 FC)降低(0.19±0.20vs.0.41±0.16,p<0.001)(0.14±0.19vs.0.34±0.16,p<0.001)。(2)研究二:与失语症基线组相比,随访组在SMA的ALFF值显著增加(1.49±0.31vs.1.20±0.23,p<0.001)。失语症基线组和随访组SMA的ALFF变化量与对应语言功能的改善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揭示了真假刺激组之间在失语症商(F=15.56,p=0.001Bonferroni corrected)和听觉口语理解(F=24.15,p<0.001 Bonferroni corrected)上存在显著的组别×时间的交互效应。事后分析显示,tACS真刺激联合SLT显著提高了失语症患者整体语言表现、听觉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而单独进行SLT治疗(即假tACS),仅提高了AQ和命名评分。该研究还发现,tACS联合SLT治疗在AQ(z=-2.85,p=0.004)和听觉口语理解的改善率(相对于基线)(z=-3.12,p=0.002)上是显著高于假刺激组。研究结论(1)研究一:亚急性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网络内的局部活动和连通性下降,其中IFG-SMA功能连接降低可能是亚急性期失语症的神经机制。(2)研究二:SMA的局部功能的改善可能是卒中后失语症语言自发康复的神经机制。(3)研究三:tACS刺激SMA的同时联合SLT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理解功能。
其他文献
滨海蓝色碳汇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生态修复和市场交易等方式巩固和提升滨海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挖掘滨海蓝碳的潜力,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文章概述发展滨海蓝碳的诸多优势,分析其在制度建设和技术开发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完善滨海蓝碳保护修复和碳汇交易的政策措施,推进陆海统筹和生态补偿的机制建设;推动滨海蓝碳纳入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积极参与
期刊
期刊
报纸
课程思政是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今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大多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对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研究尚少。本文以新闻学概论课程为教学实践案例,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明确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特色,推动思政教育和新闻学专业教育共同发展,进一步落实立
期刊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闻专业人才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高校新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而迫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更需要加强价值引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能力强的全媒化、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对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新闻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理念、具体路径、建设成效
期刊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可以为“三全育人”整体赋能。新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新闻专业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和特殊性,以及“课程思政”在“新闻”类混合课程中深度融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课程思政与新闻专业混合式课程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旨在助力课
期刊
当前,高校将课程思政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让思政教育进课堂、进实践、进头脑,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以新闻传播类课程融合新闻学为切入点,结合新兴的融媒体新闻传播格局及其行业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类课程思政进行规划,探索和创新在新形势下融媒体人才的培养方案,力求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实现“三全育人”,培养一批拥有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的融媒体人才。
期刊
如何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加快融合,破解“两张皮”现象,是新时代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这条红线,充分发挥新闻学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解决目前新闻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有效做法有:将思政元素融入新闻学专业课程;增强新闻学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用多元评价体系考量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效果;推进校地共建检验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期刊
期刊
当前新闻业界和教育界存在着行业传播主体多元化和专业人才培养过于技能化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现状,新闻教育尤其是高职新闻教育加强思政教育、建设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当下高职新闻及相近专业的现状是,课程体系中承载思政功能的史论板块被技术技能类课程挤占,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片面、狭隘,没有形成立体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基于现状分析提出的对策是,完善专业育人课程体系,打造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