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小板生成主要由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通过其受体MPL进行调节。至今,血小板生成素已成功克隆和表达,但将重组的TPO应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实验存在种种困难,如会引起免疫反应和其他副作用等。
在血小板生成素基因敲除的小鼠中,仍有15%的血小板生成,以保持小鼠的正常发育,这提示有其他的代偿机制或有未发现的MPL蛋白的配体存在。这为寻找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新型药物提供了线索。
本实验室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twohybridsystem),以MPL的胞外区域为诱饵,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获得的一个与MPL相互作用的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为人核迁移蛋白hNUDC。通过一系列的体内体外实验,证明该蛋白为MPL的另一枚配体。既然MPL存在两枚配体,它们是怎样与MPL相互作用以行使生物学功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这就需要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首先着眼于寻找MPL与其两个配体的作用部位。
本论文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MPL与TPO及hNUDC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MPL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其胞外区由两个细胞因子受体组件(CytokineReceptorModule)构成,各细胞因子受体组件又分别由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域构成。已有报道TPO与距膜较远的组件(CRM1)特异结合,但更精确的结合部位及hNUDC的结合部位都未有详细报道。本实验将MPL依照其结构特点进行缺失突变并克隆于酵母双杂交系统3诱饵质粒pGBKT7上,将TPO及hNUDC克隆于pGADT7上,在酿酒酵母菌株AH109中进行酵母双杂交反应。
对报告基因的检测表明,MPL的两个配体TPO及hNUDC均与MPL的CRM1中靠近细胞膜端,即C端的一个90个氨基酸的区域特异结合。该区域含有造血细胞因子受体的特征氨基酸序列Trp-Ser-Xaa-Trp-Ser(即WSXWSbox)的退化序列WGXWS即一段MPL特异的序列“插入区”。结果表明WGXWS序列以及插入区对MPL与配体的结合起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