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诱导羊保护性免疫效果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重要的牛羊寄生虫,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大牧区,多寄生于幼龄小反刍动物的皱胃,引起牛羊幼畜的极度消瘦,感染高峰期可给牧区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的防治主要通过驱虫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用于该病的防治,捻转血矛线虫耐药虫株也随之出现,为该病的防治的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关研究指出,大剂量紫外辐照可有效地降低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发育率和成虫产卵率,接种经高剂量紫外辐照处理过的感染性幼虫可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性免疫效果,而接种正常幼虫的羊宿主中则没有观察到该效果。本实验室研究显示,适当强度的紫外辐照可使捻转血矛线虫的应激分子如钙网织蛋白(CRT)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虫体细胞表面高表达,这可能在诱导宿主高保护性免疫应答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本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的致弱效应;初步对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诱导宿主高保护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初步对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幼虫外分泌蛋白(ESP)及重组虫体蛋白(Hc CRT、Hc HSP70)诱导羊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阐明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引起宿主高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首先,我们分析了不同辐照剂量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的致弱效应。不同组幼虫分别辐照(0~10 min),体外分别培养(0~16d)进行光镜观察。发现辐照时间为0 min和3 min的幼虫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存活率均高于60%;使用经3 min辐照和正常幼虫分别免疫接种绵羊宿主,在免疫后(18~22d)进行虫卵计数,22d剖检进行成虫计数。结果发现辐照组与正常组相比粪检虫卵数量显著减少,幼虫发育率下降99%以上,表明3 min紫外辐照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具有显著的致弱效应。其次,我们验证辐照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是否能够诱导宿主产生高保护性免疫。我们对初次免疫后25d的动物进行攻击感染,在攻击感染后23d,计算减卵率;攻击感染后26d,同期剖检各组绵羊,计算皱胃减虫率。同时分离初次免疫后(2d,7d,13d,18d)和攻击感染后(2d,5d,13d)的各组绵羊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发现在攻击感染后,辐照组减卵率达75%,减虫率达97%;初次免疫后,免疫早期各组特异性抗体Ig G和分型抗体Ig G1、Ig G2、Ig A、Ig M均上调,辐照组抗体总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攻击感染后辐照组血清内寄生虫特异性抗体Ig G和各分型抗体含量均呈现继续上调的趋势;表明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能够引起宿主更高的体液免疫反应。此外,我们采用Transwell法初步研究了辐照和正常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ESP的免疫功能,收取初次免疫以及攻击感染后的羊宿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与正常幼虫共培养24h,采用ELISA法检测PBMC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发现:辐照组和正常组虫体与阴性PBMC共孵育,都能使宿主PBMC细胞上调表达TH2型IL-4、IL-13;TH1型IFN-γ、TNF-α和IL-17等细胞因子,但辐照组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正常组细胞因子TNF-α、IL-17表达水平高于辐照组;经辐照和正常虫体免疫后的绵羊,取PBMC与正常组幼虫共孵育,各组TH1/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IL-13、IFN-γ、TNF-α和调节性因子IL-17均上调。辐照组可诱导宿主产生趋向于TH2型免疫的TH1/TH2混合免疫应答,而正常组诱导宿主产生趋向于TH1型免疫的TH1/TH2混合免疫应答。与此同时,我们初步研究了应激蛋白(Hc CRT、Hc HSP70)诱导羊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机制,分别取初次免疫和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段各组PBMC和剖检的各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进行刺激。发现线虫重组蛋白Hc CRT能使绵羊阴性PBMC细胞上调表达TNF-α、IFN-γ、IL-4、IL-10等细胞因子,使阴性淋巴细胞下调表达TNF-α、IFN-γ、IL-4、IL-10等细胞因子,使初次免疫和攻击感染后各组PBMC/淋巴结细胞下调表达IL-4、IL-13、TNF-α、IL-10、IL-17等细胞因子;线虫重组蛋白Hc HSP70能使绵羊PBMC/淋巴细胞上调表达TNF-α、IFN-γ、IL-4、IL-10等,表现出类似于辐照虫体刺激的混合型免疫应答反应。总之,本研究发现适当剂量紫外辐照可在保证幼虫存活率的同时,抑制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发育率;还发现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可诱导宿主产生高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外分泌蛋白(ESP)及候选应激蛋白Hc HSP70可诱导羊免疫细胞产生趋向于TH2型细胞免疫应答的TH1/TH2混合型免疫反应。本研究对证实辐照苗免疫效果以及阐明其中分子与细胞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换以及疫情冲击,寻求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创新驱动”及“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方针,研究创新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推动转换发展动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文章阐述了创新要素流动通过实现生产要素重组、强化跨区域要素整合配置,解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问题,进而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调整的理论机制;进一步结合2004-2018省级面
“实践取向”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培养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反思能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教育部多次通过政策条例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落实双导师制来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我国当前存在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分离的问题。近些年,组织教师教育的高校针对此问题,多通过完善教育实习、教育课程设置等方式以优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然而,以课程缩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差距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RNA引导的序列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复合物。这类系统在原核生物的进化中为其提供适应性免疫防御,以靶向和切割源自噬菌体和其他外源遗传物质的核酸。自CRISPR-Cas系统问世以来,围绕这类仅存在细菌/古细菌体内的特殊免疫系统的研究层出不穷。CRISPR-Cas系统也不再是单纯的细菌抵御外源核酸的免疫机制,它成为了一种用作基因组编辑和核酸检测的全新工具。与以往的锌指核酸酶(Z
束毛隐翅虫属Dianous隶属于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突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是一类食肉性小型甲虫。它们通常选择河岸的石块、溪流中高出水面的冲击物以及苔藓下等隐蔽处营群聚生活,对水质较为敏感,可作为环境评价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之前,束毛隐翅虫属全世界已知273种,中国已知131种,其中华东地区除台湾省外的六省一市仅15种,占中国种类数量的11.5%。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束毛隐翅虫
在环境胁迫条件下,蓝藻NDH-1复合体介导的围绕光系统I的循环电子传递(NDH-CET)能够产生额外的ATP,可以优化细胞内ATP与NADPH的比例,改善光合作用和减少活性氧的生产。蓝藻NDH-1位于类囊体膜上,是有多个亚基组成的复合体,其中,Ndh D和Ndh F亚基有多个拷贝基因编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NDH-1复合体。NdhK亚基的编码基因也含有两个拷贝,分别称为ndhK1与ndhK2。最近的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城市工作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重要保障。从组织引领、内涵引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增速放缓,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但目前我国市场中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市场产品供过于求现象凸显,企业面临居民消费动力不足、资源成本上升等威胁,成本管控愈发重要。有效实现成本管控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并把握成本习性。在传统的成本变动理论中,成本对于业务量的变化往往被认为是对称的,管理者等可能对成本费用起到主观调节作用的因素被忽略。由此,西方学者通过理论、实证等方法验证了这种不对称成本
叶酸是一种人体必需但又不能自主合成的B族维生素,缺乏叶酸会使植物或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受阻。叶酸缺乏症是现今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难题,通过膳食摄取每日所需的叶酸是更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叶酸生物强化在土豆、番茄、水稻等作物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因为叶酸代谢途径的复杂性,不同植物的叶酸生物强化效果有差异。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是一种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的绿叶蔬菜,且叶酸含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储备有限,且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发展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众多的清洁能源中,光合产氢是微藻利用太阳能和水生产氢气的过程。考虑到这种产氢方法清洁无污染,因此,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微藻光合产氢的工业化生产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微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放出氧气,而氢化酶对氧气极为敏感;二是微藻氢代谢途径复杂,需要让氢化酶从光合电子传递链上获得更充足的
蚁甲亚科Pselaphinae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是隐翅虫科下的第二大亚科(仅次于前角亚科),物种丰富,在全世界广泛分布。该亚科目前共包含6超族(长腹蚁甲超族Faronitae、平背蚁甲超族Euplectitae、隆背蚁甲超族Goniaceritae、毛唇蚁甲超族Batrisitae、蚁甲超族Pselaphitae、寡节蚁甲超族Claviger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