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重新调整,中国社会潜伏着一股变动和不安。接踵而至的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迅速将这股变动推向高潮,衰败的不安的情绪笼罩着整个中国。同时期的桐城文派也与当时的社会时局一样,结束了“桐城三祖”推陈出新、创建一代文风的辉煌,转而以一种低调的沉默的态势缓慢发展。戴钧衡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名桐城文人。身处盛衰之际,他自觉地观照自身和这个现实的社会,用现实的态度做人、行文,尽管生命短暂,却出色地成就了一番事业和诗文,成为桐城派中一个极具个性而不可替代的人物。本文将极力试图从戴钧衡的传世诗文中探取其原貌,呈现出一个桐城派盛衰之际的现实文人的形象。本文的前言部分是全方位解读戴钧衡的开端和基础。为何选择戴钧衡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界对戴钧衡的研究进展到何种程度,本文将以何种方法论进行论述、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材料,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在前言中得以解决。第一章论述的中心问题是戴钧衡及其创作与盛衰之际的桐城派。为了完整地论述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介绍戴钧衡的生平,其次应当勾勒出戴钧衡在桐城派的历史进程中所处于的阶段,最后将对戴钧衡创作的诗与文做一番总括性质的介绍。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心部分,分别以理论、史料和作品为据,深入分析戴钧衡诗与文的现实性。其中,第二章从戴钧衡的交游诗、时局诗及与诗论著作《昭昧詹言》的关系着笔,分别论述其诗歌形式、内容和诗法的现实性。第三章用文史结合的方法论贯穿全章,集中论述戴钧衡文章所表达的历史观点、政治理念和学术思想,并尝试探讨戴钧衡与新思潮的容斥关系,更加突出了其文章的现实意义。结语部分在充分完成对戴钧衡诗与文的现实性论述的基础上,提炼出研究戴钧衡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特色和创新点,同时,也对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可改进的空间做了认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