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片类药物是用于治疗急慢性疼痛的重要药物,但长期应用可发生耐受现象,从而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阿片耐受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干预手段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1997年克隆的辣椒素受体(VRl,TRPV1)被认为是组织创伤和炎症引起的多种疼痛刺激的整合器。很多证据表明辣椒素受体直接参与了炎性痛敏的形成。针刺镇痛是传统医学的瑰宝,临床实践证实电针和针刺镇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疼痛研究的热门课题。本研究以关节炎吗啡耐受大鼠模型为基础,着重探讨电针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辣椒素受体磷酸化改变的影响以及电针的作用机制。期望这些研究结果能提供日后相关吗啡耐受治疗及研究的重要信息。第一部分:炎性痛-吗啡耐受复合电针刺激模型的建立及电针对磷酸化辣椒素受体改变的影响目的:建立炎性痛-吗啡耐受及复合电针刺激的模型,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吗啡耐受及大鼠辣椒素受体(TRPV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g,经枕骨大孔行鞘内置管,在置管成功的大鼠右后肢踝关节注射完全弗氏佐剂50μl制成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n=5):鞘内给予生理盐水10μl对照组(N组),吗啡10μg组(M组),吗啡10μg+低频电针2Hz组(H组),吗啡10μg+高频电针15Hz组(Ⅰ组),致炎后3天开始鞘内给药,各组给药均为一日两次(早8:00和晚8:00),连续7天。H和Ⅰ组分别在每天首次给予吗啡后给予2mA、2Hz和2mA、15Hz电针,每天一次,每次30min。动态检测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及热板缩爪潜伏期,以痛觉过敏形成作为吗啡耐受建立的标志。于给药第8天取各组大鼠L4-5背跟神经节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1总蛋白及磷酸化TRPV1的表达情况,用Quantity One软件对结果条带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各组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数值显示:与致炎前相比,致炎后各组大鼠痛阈均明显降低,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的7天中痛阈变化不明显;吗啡组大鼠在给予吗啡后首先表现为痛阈增高,以后逐渐降低,给药第7天痛阈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H、Ⅰ组大鼠在给药第5天与第3天相比、给药第7天与第5天相比,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M组。H组大鼠痛阈高于Ⅰ组大鼠。吗啡组辣椒素受体磷酸化水平最高,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辣椒素受体磷酸化表达最少,且H组、Ⅰ组磷酸化辣椒素受体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给关节炎大鼠鞘内反复注射吗啡,可成功地建立吗啡耐受模型。低频2Hz电针可明显减少辣椒素受体TRPV1的磷酸化,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15Hz电针作用不如2Hz电针明显。第二部分:电针缓解吗啡耐受的机制探讨目的:观察MAPK中ERK/CREB信号途径在电针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电针缓解吗啡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上述分组中对照组(N组)、吗啡组(M组)和低频电针组(H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内磷酸化CREB和ERK1/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大鼠背根神经节CREB和ERK1/2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吗啡组相比,低频电针组大鼠背根神经节CREB和ERK1/2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ERK-CREB信号途径参与了电针对吗啡耐受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