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可引锥体束的Wallerian变性(简称远隔损害),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然而针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后而引起的Wallerian变性的研究仅限于与锥体束相关的皮质及白质,在正常人,不同部位的皮质及白质FA值(fractional anisotropy)各异,脑梗死后各部位FA值变化也不一致,造成了对于Walllerian变性状态评估的困难。
本研究以大脑脚为突破点解决了因同一动脉分布区不同的部位其FA值不同所造成的研究困难,以运动诱发电位为条件解决了同为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后体征也不一致,预后也不同所造成的研究困难。首次确定了大脑脚参数的下限值并将其与运动诱发电位相结合对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了评估以及研究了经颅磁刺激对它们的影响。
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在早期主要表现为患侧大脑脚FA值的进行性降低,晚期表现为患侧大脑脚萎缩,但在正常情况下大脑脚的FA值及面积本身存在变异,大脑脚的FA值下降什么程度会对肢体的运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什么时间出现大脑脚面积的改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用大脑脚的FA值及面积对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状态做出准确评估。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是反映锥体束功能状态的客观的定量指标,并可以用来推测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运动诱发电位阳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好,阴性则预后不佳,脑梗死后在弥散张量成像上可见患侧大脑脚FA值进行性降低,FA值越低Wallerian变性越重,肢体功能恢复越差,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状态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均取决于原发病灶的程度,部位与所累及锥体束的关系,我们推测大脑脚FA值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患大脑脚的FA值在12周内呈进行下降,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却逐渐增加,这会给脑梗死后判断Wallerian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将运动诱发电位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合可以更加准确评估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状态及其预后。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TMS)有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增强对脑缺血耐受性,对缺血后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调节神经突触的功能及促进神经突触再生等而起作用,我们推测经颅磁刺激对于脑梗死后大脑脚FA值及面积的变化可能有影响,但其程度如何?具有什么临床意义需进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人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特点,建立相应参数,并研究可能累及锥体束的病变对大脑脚相应参数的影响,明确不同运动诱发电位条件下脑梗死后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特点及相应参数的临床意义以及经颅磁刺激对它们的影响,为脑梗死病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有效的方法。
第一部分:正常中国人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的特点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正常人大脑脚FA值及面积的变异情况,确定大脑脚FA值、FA值偏侧性(双大脑脚FA值不对称比值)、大脑脚面积及大脑脚面积偏侧性的下限值,初步探索年龄对大脑脚各参数的影响及各参数下限值的临床意义。招募的健康自愿者及以非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诉的住院病人105例,男51例,女54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给予常规头MR及DTI扫描,大脑脚FA值及面积的检测分别参照Basser及Mark所使用方法。大脑脚各参数下限值确定采用均数-1.64标准差。
结果:男女2组的年龄,大脑脚FA值、面积及其偏侧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及女性左右大脑脚之间FA值及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较,大脑脚FA值、面积及其偏侧性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的面积有缩小趋势,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下限值分别为0.36及0.77,大脑脚面积及其偏侧性下限值分别为0.84cm3及0.83。
小结
1.我们确定了大脑脚FA值、FA值偏侧性,大脑脚面积及其偏侧性的正常下限值。
2.年龄对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对大脑脚面积偏侧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大脑脚面积有缩小趋势。
3.我们所确定的大脑脚参数可以对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状态进行评估。
第二部分:脑白质疏松症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特点
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病人对大脑脚FA值、面积以及他们偏侧性的影响。对照组为第一部分105例受试者,84例脑白质疏松的病人被纳入研究,对其进行常规头MR及DTI扫描并分组,首先按Aharon—pettetz分级分为4组,1级组18例,2级组19例,3级组30例,4级组17例,对此4组病人双大脑脚FA值、面积及其偏侧性值进行比较,其次按其是否可能累及锥体束再次分组,其中1-2级为1组,3到4级为1组,对此两组及正常人组的双大脑脚FA值、面积及其偏侧性值进行比较。
结果:4组的年龄,双大脑脚FA值、面积及其偏侧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大脑脚FA值及FA值偏侧性双大脑脚面积偏侧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级组的年龄大于对照组(P=0.000),而其大脑脚面积小于对照组(左侧P=0.002,右侧P=0.003)、双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大脑脚面积的偏侧性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结
1.脑白质疏松对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以及大脑脚面积偏侧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正常人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大脑脚面积偏侧性的下限值可用于脑白质疏松病人合并脑梗死后导致的Wallerian变性状态的判定。
第三部分: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特点
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对大脑脚FA值、面积以及他们偏侧性的影响。选取经核磁共振检查检确诊为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54例及第一部分的正常人群组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头常规MR及DTI检查分别测得其大脑脚FA值及大脑脚面积计算出它们的偏侧性,54例病人按梗死灶累及侧别,分为患侧组及健侧组并与对照组的左侧和右侧大脑脚的FA值、面积及以及他们的偏侧性进行比较。
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大于对照组(P=0.016),患侧及健侧大脑脚面积小于对照组(双侧P=0.000),FA值及其偏侧性,大脑脚面积偏侧性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及健侧大脑脚的面积及FA值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800及P=0.790)。
小结
1.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对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对大脑脚面积偏侧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正常人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及大脑脚面积偏侧性下限值可用于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梗死后导致的Wallerian变性状态的判定。
第四部分:脑梗死后不同运动诱发电位条件下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的动态研究
研究内容与方法:探索脑梗死后在不同诱发电位条件下大脑脚的FA值及大脑脚面积的变化,并探索大脑脚参数下限值的临床意义,以便更好的评估脑梗死后Wallerian的状态。按标准入组的57例大脑中动脉梗死病人,按可否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分为运动诱发电位阴性组、阳性组,在运动诱发电位阴性组按患侧大脑脚FA值最低下限值(0.36)分为2组,<0.36组及≥0.36组,分别在脑梗死后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及第12个月进行常规MR及DTI检查并于检查前给予偏瘫肢体Fugl—Meyer(FM)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在患者首次检查DTI后24小时内进行。
结果:共57例病人,运动诱发电位阴性组29例,阳性组28例;
1.运动诱发电位阴性组,不同阶段内健侧大脑脚FA值、健侧大脑脚面积及偏瘫肢体Fugl—Meyer评分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大脑FA值及偏侧性呈进行性下降,不同阶段有差异(P=0.000~0.041),患侧大脑脚面积及大脑脚面积偏侧性在发病后6个月及第12个月与发病3个月内相比较有差异,患侧大脑脚面积(P=0.000~0.002),偏侧性P值为0.000,患侧大脑脚面积及偏侧性于病后6个月及第12个月相比较有差异P值分别为0.013及0.000。
发病后第3个月到12个月患侧大脑脚FA值≥10.36组FM评分逐渐高于<0.36组(P=0.004~0.044)。
运动诱发电位阴性组在不同阶段FA值及其偏侧性下限值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于病后12个月最高,各阶段均高于诱发电位阳性组及对照组(P=0.000),面积偏侧性小于正常下限值(0.83)发生率增高仅出现在病后6个月及12个月。
2.运动诱发电位阳性组,1周内患侧大脑脚FA值及FA值偏侧性高于其它各时间段,P值在0.001~0.030之间,1个月时与其它各时间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大脑脚FA值在第6个月及第12个月稍有增高趋势。患侧肢体FM评分1周内与其它各时间段相比较有差异P=0.000,1个月时与其它各时间段相比较有差异P=0.000,3个月以后各阶段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在不同阶段诱发电位阴性组中患侧大脑脚FA值各阶段低于健侧(P=0.000),而在阳性组中仅于发病后1周内患侧大脑脚FA值与健侧无统计学意义(P=0.410),其余各阶段存在差异(P=0.000~0.001)。
小结
1.患侧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变化与诱发电位改变对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具有一致性,诱发电位阴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差,阳性较佳,FA值越低其预后越差。
2.诱发电位阴性时可于病后6个月发现有患侧大脑脚面积缩小,以后继续加重。患侧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于发病后呈进行性下降,不同阶段FA值及其偏侧性下限值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均高于诱发电位阳性组及对照组。
3.诱发电位阴性且患侧大脑脚FA值小于正常下限值(0.36)提示肢体动能恢复不良。但如≥10.36则肢体运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恢复。
4.诱发电位阳性时患侧大脑脚FA值发病后1个月内有下降以后基本保持不变。并于病后不出现患侧大脑脚面积的改变。
第五部分:磁刺激对脑梗死后不同运动诱发电位条件下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影响的动态研究。
研究内容与方法:探索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不同运动诱发电位条件下对大脑脚FA值及面积变化的影响。55例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人,按可否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分为运动诱发电位阴性组及阳性组,并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它们的对照组分别为第四部分中的诱发电位阴性组及阳性组病人;在诱发电位阴性组的病人中,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大脑脚面积偏侧性最低下限值出现率进行比较。对诱发电位阴性的入组病人分别在脑梗死后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2月进行常规MR及DTI检查,而对于诱发电位阳性者仅在病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进行,所有病人在检查DTI前对偏瘫肢体给予Fugl-Meyer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在患者首次检查DTI后24小时内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患者神经病学体征停止进展后48h开始,刺激频率3Hz,100%的磁场输出强度(1.5T),每天治疗时间共20分种,连续10天。
结果
1.运动诱发电位阴性时磁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25例,对照组29例。3个月时治疗组患侧大脑脚FA值及偏侧性高于对照组(P=0.019,P=0.013),6个月及第12个月时治疗组大脑脚面积及偏侧性大于对照组(P=0.000~0.001),治疗后1个月到12个月治疗组偏瘫肢体FM评分逐渐高于对照组(P=0.008~0.024)。治疗组中患侧大脑脚FA值及FA值偏侧性阶段间相互比较出现差异的时间比对照组晚。患侧大脑脚萎缩时间比对照组延迟,12个月时患侧大脑脚面积及面积偏侧性比以前各段小(P=0.001~0.015)。治疗组FA值及FA值的偏侧性最低下限值的出现率在不同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治疗组大脑脚面积偏侧性低于下限值(0.83)发生率在发病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7,P=0.020)。
2.运动诱发电位阳性组磁刺激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P=0.022)及第3个月(P=0.003)时患侧FA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3个月内各阶段大脑脚FA值及FA偏侧性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差异(P=0.001,P=0.011),治疗组患侧大脑脚FA值仅于发病1个月时低于健侧,而对照组发病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均低于健侧。
小结
1.当运动诱发电位阴性时经颅磁刺激治疗减少部分神经元的Wallerian变性发生,可使部分轻度Wallerian变性的神经元逆转及可延迟脑梗死后Walllerian变性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治疗组部分病人肢体FM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明显,大脑脚面积减小时间延迟。
2.当运动诱发电位阳性时经颅磁刺激可明显阻止患侧大脑脚FA值的进行性下降仅表现为一过性患侧大脑脚FA值的下降,对偏瘫肢体FM评分无影响。
3.经颅磁刺激可有减少、逆转或延迟脑梗死后Walllerian变性的发生与发展。
全文结论
1.正常人大脑脚FA值下限值为0.36、FA值偏侧性下限值为0.77,大脑脚面积及其偏侧性的正常下限值分别为0.84cm2及0.83。
2.年龄、脑白质疏松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对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大脑脚面积偏侧性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可使大脑脚面积减小,大脑脚面积在应用时最好采用自身对照。
3.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大脑脚面积偏侧性下限值可用于脑白质疏松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梗死时,通过大脑脚对Wallerian变性状态评估。
4.患侧大脑脚FA值及其偏侧性变化与运动诱发电位改变对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具有一致性。
5.诱发电位阴性时可于病后6个月发生大脑脚萎缩。
6.运动诱发电位阴性时且患侧大脑脚FA值小于正常下限值(0.36)提示肢体动能恢复不良。但如≥0.36则肢体运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恢复。
7.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减少、逆转或延迟脑梗死后Walllerian变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