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逐渐形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并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流动儿童。从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来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有研究表明,近年来转移至城市的流动人口中,有近1/3的人带有“移民”性质,他们在城市居住的时间超过5年,并且没有返还家乡的意向。而且随着就业和工作的日趋稳定,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将子女带到城市居住和学习。这表明,流动人口家庭化是近年来人口流动的一个突出现象,我国的人口流动模式逐渐由独立个体流动向家庭整体迁移转变。因此,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为近些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各级领导、政府、学术界和媒体等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逐步重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国家教育部及各省区都相继出台了有关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并提出了“由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立学校为主”的方针,随着2006年9月1日以“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应该说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得到完善。但是,流动儿童与城市相融合的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流动儿童因受到来自城市主流社会的种种阻力,而被边缘化,成为城市的弃儿,造成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流动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本文采取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尤其注重定性的研究。在定量研究中借鉴了目前较新的研究数据,在定性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文献法和访谈调查法。尤其注重运用访谈调查法,走进流动儿童的真实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访谈和个案了解流动儿童进入城市社会的感受,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结合目前较新的研究数据,归纳了流动儿童目前存在的四个方面的心理适应问题,这就是:1.过度敏感及自卑感;2.交际障碍及孤独感;3.价值偏差及反抗倾向;4.学习动机缺失。紧接着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流动儿童心理适应问题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