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开展定性访谈,并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拟建立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动机-心理模型。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充分挖掘MSM艾滋病预防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及制定MSM的艾滋病综合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性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访谈,分别对MSM核心人物(4名)及普通MSM(7名)进行一次访谈,探讨MSM安全套使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利用情况、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MSM非政府组织(NGO)工作模式4个主题,录音并转录为文字,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分析访谈内容,确定主题框架后对访谈内容归纳总结、分析并寻找影响因素;定量研究通过乌鲁木齐两个MSM NGO,采用滚雪球招募法招募MSM 550人,利用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2ZX10001-007)问卷调查获取其艾滋病预防相关信息,信息完整者477人。由文献及课题组前期研究初步确定影响艾滋病预防行为的相关因素,建立MSM预防艾滋病知识-动机-心理模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研究问卷内容降维,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将问卷调查内容与拟建立的MSM艾滋病预防行为模型拟合并修正,验证艾滋病相关知识、动机、心理与预防行为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定性访谈研究认为当前MSM的安全套使用率不高,行为习惯、社会环境、安全意识、物质滥用、外展活动等是影响MSM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不改变安全意识及行为习惯,短期内MSM安全套使用率无法大幅度提升;同伴教育是提升MSM安全套使用率的最有效途径,但其开展仍面临花费巨大、培训复杂耗时、志愿者不足、MSM接受性不好等诸多困难;MSM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普及率虽高但不够深入,单纯的知识增多对提高MSM安全套利用率的影响力有限;社会环境可影响人们对安全套的看法,从而影响安全套的使用率;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外展工作需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新方向以提高MSM安全套的使用率。安全意识、隐私保护、同伴教育、心理问题、宣传力度是MSM VCT利用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部分MSM缺乏安全意识,存在心理障碍,人际信任较差,阻碍了VCT服务的开展,而同伴教育是提高VCT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便捷性、副作用大小、宣传力度为MSM服用PrEP的影响因素。MSM对PrEP的接受性良好,但难以长期坚持服药,对药物副作用最为关注。信任度、归属感、口碑、影响力为MSM寻求NGO帮助的主要影响因素;专业化、细致化的工作作风、人员培训、文化建设、网络科技利用、经费支持为NGO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新疆MSM NGO工作模式较为单一,重艾滋病预防,轻文化发展,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定量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问卷中9个测量变量与模型的潜在变量相对应,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将预防艾滋病知识-动机-心理模型与测量变量相拟合,修正后拟合指数:RMSEA=0.035、NFI=0.965、RFI=0.920,拟合良好。修正后外生潜变量包含动机、知识、心理;内生潜变量为预防行为。动机、知识、心理对预防行为的标准化总效应分别为0.44、0.41、0.17,即动机、知识、心理为艾滋病预防的影响因素,动机对预防行为影响最大,知识次之,心理亦对预防行为有影响。动机、知识与心理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7(P<0.05),动机与知识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应着重加强同伴教育力度,提升MSM艾滋病预防意识及行为习惯,深入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以提高MSM安全套利用率;注意MSM安全意识的建立,促进心理健康,隐私保护以提升VCT利用率;增加服药便捷性、减小副作可提高PrEP的接受性;MSM NGO需着力发展MSM亚文化,更好的效促进艾防工作的开展。总体来说,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预防艾滋病动机是影响MSM艾滋病预防行为的重要因素,MSM中存在艾滋病预防知识动机分离情况,在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应把动机提升作为预防艾滋病的新突破点,加强MSM预防艾滋病意识,并通过正面引导减轻、消除MSM的消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