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已经成为引起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原菌,通常引起隐性乳腺炎或者表现温和的临床型乳腺炎。CNS使感染乳区的牛奶体细胞(SCC)升高,尽管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主要细菌比较相对温和,但是CNS乳腺炎高患病率会影响奶牛场桶奶的SCC。CNS包括50多种不同的亚种葡萄球菌,在乳腺炎诊断学上,通过凝固酶试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区别开来。很多不同种类的CNS已经从牛奶、奶牛毛发、乳房皮肤和乳头管道分离得到,但没有进一步鉴定到亚种水平,对该类细菌引起的患病乳区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本研究对由CNS感染引起的奶牛乳腺炎进行研究,确定引起隐性乳腺炎和临床型乳腺炎的主要CNS亚种,CNS感染对牛奶体细胞(SCC)的影响,以及CNS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为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治疗CNS型乳腺炎提供参考。1.奶牛临床型乳腺炎主要病原菌2009年11月~2010年3月对浙江省杭州、金华、台州三地的奶牛临床型乳腺炎进行普查,结果发现,临床型乳腺炎检出率约为7.00%,其中杭州地区约为6.75%,金华地区约为6.90%,台州地区约为7.69%。采集临床型乳腺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发现浙江省杭州、金华、台州三地的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中CNS检出率约为40.8%,杭州地区为43.3%,金华地区为36.0%,台州地区为42.9%。对分离到的31株临床型CNS用TH-16S葡萄球菌生化鉴定系统进行亚种鉴定,共鉴定出9个亚种,其中主要为模仿葡萄球菌(19.4%)、木糖葡萄球菌(16.1%)、表皮葡萄球菌(12.9%)、头葡萄球菌(12.9%)、缓慢葡萄球菌(12.9%)。2.奶牛隐性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及其与SCC关系采集了某规模化牧场314份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CNS亚种鉴定以及牛奶体细胞计数,结果发现120个低体细胞奶样(SCC<25×104/mL)中8.33%的奶样分离到CNS,其余奶样细菌培养阴性。194个高体细胞奶样(SCC≥25×104/mL)的细菌检出率高达72.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CNS、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其中CNS的检出率最高为28.8%,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5.5%。对52株CNS分离菌用TH-16S葡萄球菌生化鉴定系统进行亚种鉴定,共鉴定出12个亚种,其中主要为松鼠葡萄球菌(44.2%)、表皮葡萄球菌(11.5%)、人葡萄球菌(11.5%)、溶血葡萄球菌(7.69%)。不同细菌感染乳区的牛奶体细胞数有显著差异(P<0.05)。体细胞数从低到高的乳区依次为:细菌学检验阴性的乳区,感染CNS的乳区和感染主要病原的乳区。感染不同CNS亚种乳区的牛奶体细胞数也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松鼠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乳区的牛奶体细胞数显著高于感染人型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乳区的牛奶体细胞数。3.常用抗菌药物对奶牛乳腺炎CNS亚种体外抗菌作用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31株临床型乳腺炎CNS亚种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发现CNS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均有很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0.3%、80.6%、67.7%,其次为苯唑西林、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64.5%、58.1%、54.8%、38.7%、29.0%、22.6%,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低,分别为16.1%、12.9%。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52株隐性乳腺炎CNS亚种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发现CNS对临床常用的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均有很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2.7%、71.2%、53.8%,其次为苯唑西林、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44.2%、32.7%、26.9%、23.1%、19.2%、11.5%,而对万古霉素、头孢西丁耐药率低,均为3.85%。综上所述,CNS在隐性乳腺炎和临床型乳腺炎奶样中都有较高的分离比例,已经成为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原菌。CNS可以引起牛奶体细胞的显著升高。奶牛隐性乳腺炎中分离到较多的是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临床型乳腺炎中分离到较多的是模仿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CNS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