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岳阳楼记》作为古文,社会现场、创作者和参与人关系是复杂的,无法明确指出在哪、是谁和做什么。本文研究《岳阳楼记》,从“介入性”事件的角度出发,以《岳阳楼记》的社会现场为研究对象,进行文本介入社会现场的案例研究。《岳阳楼记》社会现场的范围包括文本的原始语境和90年代岳阳楼大修两个重要现场,笔者称其为隐形的剧场,是行文中行动者再创作和观者参与并进行批评传播的前提;同时针对《岳阳楼记》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场提出质疑,对《岳阳楼记》介入社会及岳阳楼洞庭湖景区的现实问题予以探讨。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岳阳楼记》“介入”的契机。从《岳阳楼记》在北宋时期的场域出发,结合特定的历史境遇阐述文本“介入性”事件中的隐形剧场。第二部分是《岳阳楼记》“介入”的媒介。流动的媒介具有跨越时间、跨越状态、不确定性和在地性等特质。关于《岳阳楼记》流传的书画等笔者认为是文本在历史流传中的文化衍生品,主要结合景区的五朝楼观表达时代变迁中那不变的媒介;文本内涵与外延的精神形态转为的实质媒介;岳阳楼洞庭湖景区针对文本进行的岳阳楼系列改造行动,行动者的行为媒介。同时强调事件中观者的作用,从文本、第一创作者、行动者到观者,观者再反观原文本并进行批评与传播,观者的参与使得文本介入社会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状态。第三部分是关于文本中文化场的还原及“介入性”事件所掩盖的洞庭湖缩小和渔民生活困难等问题。行文中力图揭开《岳阳楼记》美好的幻景,当《岳阳楼记》的读者进入岳阳楼洞庭湖景区时,能避开文本给人的刻板印象,产生新的感知,从而得到一种新的观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