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日俱增。2013年,上海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万吨/天,全市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0.83千克/(人·天),“垃圾围城”问题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和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尽管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进行多年,但由于生活垃圾分类后期的转运、末端处置、评价体系和立法相关环节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支撑保障作用,使得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差强人意。本研究从生活垃圾垃圾收集处理运行的角度,深入分析上海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剖析目前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上海未来15年垃圾产量进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物流平衡模型,对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进行短期预测,202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预计清运量为817.6万吨:(2)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进行中长期预测,203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分别为869.1万吨;基于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为929万吨。基于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和总量的预测结果,寻找一条适用于社区推广的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化的预处理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在项目支持下建立社区湿垃圾减量预处理示范基地,采用新开发的减量化物理处理系统(下称“处理系统”)对小区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研究,以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价该处理系统在社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此处理系统后,社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率可达67.4%,社区生活垃圾的收运成本为混合收运的70%,若将资源化收益计算在内,总成本仅为混合收运的30%。该处理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同时减轻环卫部门在中期收运和末端处理过程中的压力。本文以预测数据为依据,借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成效显著的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同时针对目前上海市城市垃圾产生及分类现状,为保障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顺利实施,本文从源头分类减量、收运、处理和监管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保障机制,以期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