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吸纳外来人口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将安徽省的8个地市划入长三角城市群,该区域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层次。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经济较好,交通条件发达,服务设施完善,旅游经济发达,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683.09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2.53%,接待旅游总人次167230万人次,占全国旅游接待人次的41.67%,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增长极。然而该地区旅游经济差异较大,不利于长期协调发展,且国内对新规划的长三角城市群地区旅游研究文献较少,使得地区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缺少理论指导。因此,本文收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指标及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以相关概念理论为基础,运用绝对差异测度法、相对差异测度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区域冷热点分析等测度方法,综合利用SPSS、Arcgis等数据处理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进行时间及空间的测度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探究了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及相关理论基础,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介绍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以及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做理论支持,并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支持。第三部分为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划分、区域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状况、旅游经济概况、旅游交通概况及旅游接待能力概况对长三角地区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构建本文的指标体系,解释数据来源及测度方法。第四部分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分析。从时间序列角度,运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对旅游经济差异进行时间演化特征分析。从空间变化角度,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的Moran指数及Gi*统计量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四部分分析结果,选取旅游资源禀赋、地区经济水平、旅游接待水平、产业政策等因素对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综合分析。第六部分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基于前两章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旅游空间结构理论,提出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论与展望。结合全文,总结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协调发展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本文的结论和不足进行说明,并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研究结果显示:时间演变上,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发达,发展迅速,但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经济绝差异较大,且表现为逐步扩大的趋势;旅游经济相对差异缩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变化上,旅游经济总体空间格局表现为正相关,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耐性,集聚效应明显;Moran’I值波动上升,极化效应趋势进一步加大,表现为旅游经济发展东部优于西部,南部领先北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冷热点变化上,热点地区不变,次热点地区增多,温点地区范围扩大,次冷点地区减少,冷点地区增多。影响因素表现为旅游资源禀赋、地区经济水平、旅游接待水平、产业政策等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产生差异的关键因素。根据旅游经济差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为长三角城市群提出以政府决策为主导,以旅游资源开发优化为基础,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为手段的总体规划,打造一个区域旅游中心、建设四个旅游都市圈、形成三条旅游发展带的"一核四圈三带"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分工协作,优化布局,重视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优化旅游资源,形成核心-边缘区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带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