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阶段的新城住区开发中,开发主体只注重自身利益的追求,缺乏对区域内配套资源的统筹考虑,资源浪费和过剩的现象并存。同时,由于公共交通在居民的出行方式中占有主导地位,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的新城住区开发中,开发主体只注重自身利益的追求,缺乏对区域内配套资源的统筹考虑,资源浪费和过剩的现象并存。同时,由于公共交通在居民的出行方式中占有主导地位,如何协调公共交通和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以使居民较便捷地使用有限的服务资源,是关乎新城生活品质的重要问题。然而在目前中国新城的建设中,开发主体往往忽略了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缺乏对服务设施和公共交通间相互关系的把握,致使居民出行时间成本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也相应降低。 基于上述现象,本文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参照我国现行的规划策略和规范,服务设施分级配置,其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哪些;第二,公共交通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公共交通如何更好的与服务设施相互衔接,是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切实问题。 围绕上述的两个问题,本文主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调查、分析和讨论。第一,以合肥滨湖新城三个不同区位的住区为例,对新城住区的服务设施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调研分析,试图找出造成这种差异性现象的根本原因;第二,在对三个案例住区的服务设施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公共交通的研究,把握服务设施空间组织模式与公共交通的关系;第三,在提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背景下,分析评价适合合肥新城建设,并且与公共交通协同的新城住区服务设施空间组织模式优化对策。 通过研究,论文得出如下结论:1、新城住区的服务设施与公共交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2、提出新城住区与公共交通协同的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对策。
其他文献
城市兼并是目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市在一夜之间变在了,但下一步该如何去发展,这成为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抛开政策、经济的因素不谈,从
该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乡土建筑的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在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建筑的外围--文化人类学这一角度,说明乡土建筑和文化人类学的
该文对城市中利用低焓地热和浅层地温进行建筑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并提供卫生生活热水的应用作了研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得出了结论.论文中以天津地区为主要研究背景,首先
自行车,作为一种城市的绿色交通工具既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又比较灵活、便利.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国情,自行车作为一种短途交通工具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该文从分析中国自行车交
提要: 现代主义建筑是反对装饰的,然而该文认为这里所谓的装饰是"狭义"的. 从分析历史上不同形态的装饰入手,根据装饰与被装饰主体的关系,该文将装饰分为"复合装饰"和"本色装
1993年的《雅典宪章》中明确提出,"城市的游憩功能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应尽量利用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优美区,作为广大群众假日游憩之用."21世纪的城市
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色彩杂乱、千城一色的现象,并在此背景下选取了北京历史街区的色彩特征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继而论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促进城
该论文针对当前旅游区(主要针对资源型旅游区,纯粹的人造景观如主题园等不在该论文的涉及之列)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和借鉴大量国内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的核心,对开发区乃至城市的发展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该论文从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状出发,对其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理论、方法、模式
第一章的背景分析展示了卡拉特拉瓦的成长经历、文化根源、以及所处时代的技术、人文传统的沿革.随后一章是从他认识建筑的角度(建筑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与空间),评价建筑的角